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中新天津生态城”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生态城冷链物流走向“大而强”

发布时间:2019年05月29日 13:59 发布来源:滨海时报

       ◎ 中农批计划投资6000万元建设两座单层立体冷库、金三冷库计划建一个设计容量3万吨的冷链物流中心……最近,生态城中心渔港的冷链物流企业动作频频,或是酝酿扩大投资,或是期待扩展业务范围

       ◎ 这么多企业落户或扩大投资,得益于中心渔港去年启用的进口肉类冷链查验和储存一体化设施。据悉,该设施投用后,选择在中心渔港冷库存储进口冻肉的企业无需再“绕道”天津口岸其他查验库,可就地完成查验、储存、配送等流程,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和运输成本,企业增效明显,发展更有信心

       日前,携带着从南大西洋捕获的6万公斤鱿鱼来中心渔港卸货交易的“天祥58”轮安全靠岸,成为中新天津生态城中心渔港口岸开放以来接靠的第一艘外贸远洋捕捞船。此次“天祥58”远洋渔船靠泊,契合了中心渔港作为北方冷链物流和水产品加工集散中心的产业定位,实现了中心渔港外贸货物吞吐量零的突破。作为生态城五大主导产业之一,在中心渔港口岸开放后,企业加速布局,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区域冷链物流产业逐步走向“大而强”。

       企业加速布局

       产业链条不断拉长

       记者了解到,2018年初,生态城中心渔港口岸开放通过国家验收。口岸开放后,进出生态城中心渔港的货物以远洋捕捞水产品、食品类、肉类、葡萄酒、果蔬等冷链物流为主。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最近,这里的冷链物流企业动作频频,或是在酝酿扩大投资,或是期待扩展业务范围。

       “下一步,我们计划投资6000万元在中心渔港建设两座单层立体冷库,规划用地面积2.01万平方米,今年7月开工建设,2020年6月正式投入运营。”中农批(天津)冷链物流有限公司常务副总张洋表告诉记者,该公司还将建设一个占地243亩的中国农批进口产品交易中心。该项目将涵盖物流、仓储、贸易、金融服务、加工、查验六大平台。目前,公司正在与国内大型白条猪切割批发厂商、牛羊肉切割批发厂商和海鲜终端采购平台进行洽谈,共谋在生态城实现合作发展。

       与此同时,金三冷库也在计划着业务的拓展。记者了解到,金三冷库计划在生态城中心渔港建设设计容量为3万吨的骏和冷链物流中心。目前,该项目已经完成了规划审批和土地平整等建设审批手续,今年下半年开工建设,2020年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

       另外,记者还了解到,海联1万吨冷库项目已基本建成、平禄3万吨冷库项目正在办理建设前期手续、中渔二期10万吨冷库及加工车间项目计划2019年底开工建设。另外,万实滨海供应链项目、经协供应链项目、联泰&斯凯奇(北方)商贸物流项目等多家冷链物流企业也在与生态城积极对接,准备在中心渔港落户投资。

       企业增效明显

       “一体化设施”为产业发展续航

       能够引来这么多企业落户或扩大投资,与中心渔港去年启用的进口肉类冷链查验和储存一体化设施(简称“一体化设施”)不无关系。该设施可同时对进口鲜冻肉类产品进行检验检疫和存储,可以真正让进口肉类从查验到存储在“全冷链”环境下完成。

       “生态城中心渔港‘一体化设施’投入使用后,以往选择在中心渔港冷库存储进口冻肉的企业无需再‘绕道’天津口岸其他查验库,货物到达中心渔港后,可以在‘全冷链’环境下就地完成查验、储存、配送等一系列流程。”生态城渔港办主任刘洪军告诉记者,同样的货物可节省2天时间,运输成本也能节省20%。“一体化设施”的投用,有效带动了冷链物流企业的业务量。

       “在开展查验业务之前,2017年货物周转量约26万吨,2018年货物周转量提升至38万吨,2018年较2017年增加了46%。”天津金三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胜宗表示。中农批冷库的冻肉周转量也从之前的70%提升到如今的满仓状态。

       不仅是金三冷库和中农批冷库,目前,生态城中心渔港已建成的天津中渔冷链物流水产加工集散中心项目、一洲鼎鲜食品加工冷藏物流项目、五洋冷藏项目均处于“爆仓”运营状态,这也为企业发展提供了信心。

       “生态城中心渔港定位为北方冷链物流和水产品加工集散中心,相关产业经过发展已经初具规模。”刘洪军告诉记者,中心渔港规划建设冷库80万吨,目前已建成投运库容21万吨,正在建设项目库容约9万吨,综合进口查验能力每年达92.03万吨,在天津口岸乃至全国均处于领先地位,为相关产业“做大做强”提供了支持动力。


退出长者模式
当前位置:首页> 历史栏目 > 投资服务 > 投资动态

生态城冷链物流走向“大而强”

发布时间:2019年05月29日 13:59 发布来源:滨海时报

       ◎ 中农批计划投资6000万元建设两座单层立体冷库、金三冷库计划建一个设计容量3万吨的冷链物流中心……最近,生态城中心渔港的冷链物流企业动作频频,或是酝酿扩大投资,或是期待扩展业务范围

       ◎ 这么多企业落户或扩大投资,得益于中心渔港去年启用的进口肉类冷链查验和储存一体化设施。据悉,该设施投用后,选择在中心渔港冷库存储进口冻肉的企业无需再“绕道”天津口岸其他查验库,可就地完成查验、储存、配送等流程,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和运输成本,企业增效明显,发展更有信心

       日前,携带着从南大西洋捕获的6万公斤鱿鱼来中心渔港卸货交易的“天祥58”轮安全靠岸,成为中新天津生态城中心渔港口岸开放以来接靠的第一艘外贸远洋捕捞船。此次“天祥58”远洋渔船靠泊,契合了中心渔港作为北方冷链物流和水产品加工集散中心的产业定位,实现了中心渔港外贸货物吞吐量零的突破。作为生态城五大主导产业之一,在中心渔港口岸开放后,企业加速布局,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区域冷链物流产业逐步走向“大而强”。

       企业加速布局

       产业链条不断拉长

       记者了解到,2018年初,生态城中心渔港口岸开放通过国家验收。口岸开放后,进出生态城中心渔港的货物以远洋捕捞水产品、食品类、肉类、葡萄酒、果蔬等冷链物流为主。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最近,这里的冷链物流企业动作频频,或是在酝酿扩大投资,或是期待扩展业务范围。

       “下一步,我们计划投资6000万元在中心渔港建设两座单层立体冷库,规划用地面积2.01万平方米,今年7月开工建设,2020年6月正式投入运营。”中农批(天津)冷链物流有限公司常务副总张洋表告诉记者,该公司还将建设一个占地243亩的中国农批进口产品交易中心。该项目将涵盖物流、仓储、贸易、金融服务、加工、查验六大平台。目前,公司正在与国内大型白条猪切割批发厂商、牛羊肉切割批发厂商和海鲜终端采购平台进行洽谈,共谋在生态城实现合作发展。

       与此同时,金三冷库也在计划着业务的拓展。记者了解到,金三冷库计划在生态城中心渔港建设设计容量为3万吨的骏和冷链物流中心。目前,该项目已经完成了规划审批和土地平整等建设审批手续,今年下半年开工建设,2020年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

       另外,记者还了解到,海联1万吨冷库项目已基本建成、平禄3万吨冷库项目正在办理建设前期手续、中渔二期10万吨冷库及加工车间项目计划2019年底开工建设。另外,万实滨海供应链项目、经协供应链项目、联泰&斯凯奇(北方)商贸物流项目等多家冷链物流企业也在与生态城积极对接,准备在中心渔港落户投资。

       企业增效明显

       “一体化设施”为产业发展续航

       能够引来这么多企业落户或扩大投资,与中心渔港去年启用的进口肉类冷链查验和储存一体化设施(简称“一体化设施”)不无关系。该设施可同时对进口鲜冻肉类产品进行检验检疫和存储,可以真正让进口肉类从查验到存储在“全冷链”环境下完成。

       “生态城中心渔港‘一体化设施’投入使用后,以往选择在中心渔港冷库存储进口冻肉的企业无需再‘绕道’天津口岸其他查验库,货物到达中心渔港后,可以在‘全冷链’环境下就地完成查验、储存、配送等一系列流程。”生态城渔港办主任刘洪军告诉记者,同样的货物可节省2天时间,运输成本也能节省20%。“一体化设施”的投用,有效带动了冷链物流企业的业务量。

       “在开展查验业务之前,2017年货物周转量约26万吨,2018年货物周转量提升至38万吨,2018年较2017年增加了46%。”天津金三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胜宗表示。中农批冷库的冻肉周转量也从之前的70%提升到如今的满仓状态。

       不仅是金三冷库和中农批冷库,目前,生态城中心渔港已建成的天津中渔冷链物流水产加工集散中心项目、一洲鼎鲜食品加工冷藏物流项目、五洋冷藏项目均处于“爆仓”运营状态,这也为企业发展提供了信心。

       “生态城中心渔港定位为北方冷链物流和水产品加工集散中心,相关产业经过发展已经初具规模。”刘洪军告诉记者,中心渔港规划建设冷库80万吨,目前已建成投运库容21万吨,正在建设项目库容约9万吨,综合进口查验能力每年达92.03万吨,在天津口岸乃至全国均处于领先地位,为相关产业“做大做强”提供了支持动力。


  • 主办单位: 中新天津生态城管委会办公室
  • 备案号: 津ICP备19010206号-1
  • 网站标识码: 1201160010
  • 津公网安备 12019502000004号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中新天津生态城”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