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中新天津生态城”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腾飞集团瞄准中新生态城 私募基金投资工业地产

发布时间:2008年03月17日 17:59 发布来源:中房报

       “作为工业地产运营商,我最关注的就是如何获取土地。”312日,腾飞集团中国总裁郑永吉直言目前困扰自己的问题。
     
上述困惑则产生于限制外资投资房地产领域、工业用地招拍挂等一系列从紧的土地政策,让郑永吉前所未有的感到获取土地的渠道如此闭塞,寻求更广阔的发展模式是被他称为“国际投资企业”的首要任务。
     
而参股中新生态城或许将为腾飞改变此种困境提供路径。

      力争参股中新生态城

      郑永吉向媒体透露,腾飞集团正力求能在中新天津生态城的建设中发挥作用。
     
尽管没有任何合约产生,但该集团入主生态城的意愿十分明确。
     
事实上,中方联合体已经组建完毕,由天津泰达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牵头,国家开发银行、天津市房地产开发经营集团有限公司、天津塘沽城市建设投资公司、天津市汉滨投资有限公司、津联集团(天津)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参股。
     
然而,新加坡吉宝置业牵头的新方股东却迟迟未浮出水面。此前,新加坡国际企业发展局、腾飞集团、新加坡吉宝置业之间曾签订外包服务园区合作备忘录,这为腾飞集团入主生态城提供了无限想象空间。
     
腾飞集团在建设IT业务外包及研发软件园区领域长袖善舞,早在1994年,其在中新合作的苏州工业园开发中就扮演重要角色。而此后在上海、苏州、北京、深圳、大连、南京、天津、沈阳、西安、杭州10个城市,拥有15个工业项目。
      “
现在这10个城市里面都有很大的机会,对我们也是很大的挑战。”在郑永吉看来,只有增加土地资源,才能通过经营的经验进行扩展,而他认为在中国,战略亦应该按照不同的城市区分开来。
     
比起单打独斗,合作已经成为更现实的选择。此前,腾飞曾与大连软件园股份有限公司各持50%合资运营,通过客户之间的差异实现互补。此后,又以35亿元人民币收购新加坡杭州科技园80%的股份。而加强与本土企业合作,从中新生态城规划的30平方公里土地中分得一杯羹,腾飞集团对此次扩充资源的机会显然不肯错过。
      “
将来100%的股权和部分股权面临竞争和运营商怎么协调都是要面临的问题。”大连软件园股份有限公司高炜如是说

      私募基金投资仍有风险

      尽管在郑永吉看来,国内新的土地政策什么时候生效、实施多长时间以及对外资企业控制紧到何种程度尚不能预判,但通过私募基金参与推进工业园区的运营已经是他心中笃定的主意。
     
据了解,目前腾飞集团已经成立了两只总额为14亿新加坡元(约合70亿元人民币)的私募基金——腾飞中国工业园/产业园基金和腾飞中国商业地产基金。
     
公开资料显示,这两笔基金由该集团在新加坡发起设立并管理,资金全部投向中国内地,均为5年期的封闭式基金。
     
在两笔基金中,腾飞集团各占比30%左右。前者将投资于“轻工业和物流设施”,具体包括仓库和配送中心、软件IT相关设施、郊区商业办公楼和产业园;后者将投向一线城市的高品质商业地产。
     
上述两笔基金一方面助力腾飞一举拿下苏州新苏置业,使之增加了54幢建筑和5公顷土地,另一方面则让该集团以1.66亿美元将上海海洋大厦收入囊中。
     
知情人士透露,在中新生态城的建设当中,腾飞集团也行将让上述资金发生作用。
     
高炜指出,本土开发商认识到自身的局限,所以开始寻找战略投资者,尤其是有成熟运营经验的企业。在国内REITs尚未解禁之时,海外私募基金则成为较为顺利的融资模式。这使得在工业地产投资领域,二者更容易一拍即合。
     
然而,天津中大融泽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一位负责人则认为,对外商投资不动产的政策限制依然从紧,但从实际操作层面,在有开发需求的部分二线城市会“适当宽松”。
     
上述负责人透露,天津市就曾上报十余个需要审批的房地产投资项目,总额达到1亿美元。“现在相关政府部门相当谨慎,一旦开口,局面很难控制。”该负责人士说,等待进入工业地产领域的外资数额亦相当巨大,但难抵政策压力,腾飞能够如此顺利仅仅是个例。

 

退出长者模式
当前位置:首页> 历史栏目 > 投资服务 > 投资动态

腾飞集团瞄准中新生态城 私募基金投资工业地产

发布时间:2008年03月17日 17:59 发布来源:中房报

       “作为工业地产运营商,我最关注的就是如何获取土地。”312日,腾飞集团中国总裁郑永吉直言目前困扰自己的问题。
     
上述困惑则产生于限制外资投资房地产领域、工业用地招拍挂等一系列从紧的土地政策,让郑永吉前所未有的感到获取土地的渠道如此闭塞,寻求更广阔的发展模式是被他称为“国际投资企业”的首要任务。
     
而参股中新生态城或许将为腾飞改变此种困境提供路径。

      力争参股中新生态城

      郑永吉向媒体透露,腾飞集团正力求能在中新天津生态城的建设中发挥作用。
     
尽管没有任何合约产生,但该集团入主生态城的意愿十分明确。
     
事实上,中方联合体已经组建完毕,由天津泰达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牵头,国家开发银行、天津市房地产开发经营集团有限公司、天津塘沽城市建设投资公司、天津市汉滨投资有限公司、津联集团(天津)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参股。
     
然而,新加坡吉宝置业牵头的新方股东却迟迟未浮出水面。此前,新加坡国际企业发展局、腾飞集团、新加坡吉宝置业之间曾签订外包服务园区合作备忘录,这为腾飞集团入主生态城提供了无限想象空间。
     
腾飞集团在建设IT业务外包及研发软件园区领域长袖善舞,早在1994年,其在中新合作的苏州工业园开发中就扮演重要角色。而此后在上海、苏州、北京、深圳、大连、南京、天津、沈阳、西安、杭州10个城市,拥有15个工业项目。
      “
现在这10个城市里面都有很大的机会,对我们也是很大的挑战。”在郑永吉看来,只有增加土地资源,才能通过经营的经验进行扩展,而他认为在中国,战略亦应该按照不同的城市区分开来。
     
比起单打独斗,合作已经成为更现实的选择。此前,腾飞曾与大连软件园股份有限公司各持50%合资运营,通过客户之间的差异实现互补。此后,又以35亿元人民币收购新加坡杭州科技园80%的股份。而加强与本土企业合作,从中新生态城规划的30平方公里土地中分得一杯羹,腾飞集团对此次扩充资源的机会显然不肯错过。
      “
将来100%的股权和部分股权面临竞争和运营商怎么协调都是要面临的问题。”大连软件园股份有限公司高炜如是说

      私募基金投资仍有风险

      尽管在郑永吉看来,国内新的土地政策什么时候生效、实施多长时间以及对外资企业控制紧到何种程度尚不能预判,但通过私募基金参与推进工业园区的运营已经是他心中笃定的主意。
     
据了解,目前腾飞集团已经成立了两只总额为14亿新加坡元(约合70亿元人民币)的私募基金——腾飞中国工业园/产业园基金和腾飞中国商业地产基金。
     
公开资料显示,这两笔基金由该集团在新加坡发起设立并管理,资金全部投向中国内地,均为5年期的封闭式基金。
     
在两笔基金中,腾飞集团各占比30%左右。前者将投资于“轻工业和物流设施”,具体包括仓库和配送中心、软件IT相关设施、郊区商业办公楼和产业园;后者将投向一线城市的高品质商业地产。
     
上述两笔基金一方面助力腾飞一举拿下苏州新苏置业,使之增加了54幢建筑和5公顷土地,另一方面则让该集团以1.66亿美元将上海海洋大厦收入囊中。
     
知情人士透露,在中新生态城的建设当中,腾飞集团也行将让上述资金发生作用。
     
高炜指出,本土开发商认识到自身的局限,所以开始寻找战略投资者,尤其是有成熟运营经验的企业。在国内REITs尚未解禁之时,海外私募基金则成为较为顺利的融资模式。这使得在工业地产投资领域,二者更容易一拍即合。
     
然而,天津中大融泽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一位负责人则认为,对外商投资不动产的政策限制依然从紧,但从实际操作层面,在有开发需求的部分二线城市会“适当宽松”。
     
上述负责人透露,天津市就曾上报十余个需要审批的房地产投资项目,总额达到1亿美元。“现在相关政府部门相当谨慎,一旦开口,局面很难控制。”该负责人士说,等待进入工业地产领域的外资数额亦相当巨大,但难抵政策压力,腾飞能够如此顺利仅仅是个例。

 

  • 主办单位: 中新天津生态城管委会办公室
  • 备案号: 津ICP备19010206号-1
  • 网站标识码: 1201160010
  • 津公网安备 12019502000004号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中新天津生态城”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