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中新天津生态城”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人水和谐,“幸福河湖”滋养“幸福生活”——中新天津生态城2023年河湖长制“向群众汇报”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24年03月21日 09:32 发布来源:城管局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是天津市市委市政府实施“十项行动”的起步之年,也是为全面建设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加快打造中国式现代化“滨城”样板的奋进之年。一年来,生态城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的各项部署要求,因地制宜全面深入推进河湖长制工作,为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增活力、添动力、聚合力、提效力,为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宜乐的绿色生态之城、智慧创新之城、开放合作之城、活力幸福之城提供坚强保证。

为广泛接受群众评判监督,现将全年河湖长制工作报告如下:

一、担当作为,狠抓落实,绘就河湖“幸福画卷”

一是高起点谋篇布局。水环境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水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生态城成立河湖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建立“1+12”河湖长制管理体系,构建三级巡查机制,打造问题闭环处置机制,将河湖长制工作通过顶层设计和资源整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合力汇就碧水环绕的生态之城。

二是高要求落实责任。坚持高位推动,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带头履行河湖长制工作责任,落实巡河巡查,确保及时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坚持问题导向,通过清河湖、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等专项行动,将问题分类汇总,各个击破,确保打赢河湖长制攻坚战。坚持部门联动,组建“联合部队”,坚持“水面水底、岸上岸下同治”原则,确保形成齐抓共管合力。

三是高标准实施考核。以落实“八项任务”为抓手,建立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奖惩问责机制。以新区考核评价结果、河长办日常巡河情况为依据,对河湖养护单位(部门)进行问责。同时强化社会监督,在区内各河湖显著位置设置公示牌,标明管辖职责、河湖概况以及监督电话等内容,支持和鼓励公众参与、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解决了监督“死角”问题,打通河道治理“最后一公里”。

二、科学谋划,打通水脉络,激活生态城“幸福源泉”

一是补水带来显著生态效益。切实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推动污染防治攻坚向纵深推进,着力保障地表水水质,维持必要的水生态流量。坚持使用水处理中心地标A达标出水作为区内景观水体稳定的生态补水水源,持续改善区内水体水质。全年累计向区内景观水体实现生态补水约2835.11万吨,实现污水处理综合利用。2023年生态城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区内地表水环境质量全面达到Ⅴ类水体要求。

二是海绵城市建设实现人水和谐。将海绵城市建设作为解决城市水生态的重要抓手,通过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使建筑与居民小区、道路与广场、公园和绿地、区域内水系等具备对雨水的吸纳、蓄滞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努力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的海绵城市建设目标,为实现水源涵养、水生态治水和节约用水等水资源管理提供良好示范。2023年生态城建成区内海绵城市面积占比57.82%,实现雨水利用376.34万吨。

三是水系连通绘就全城“水地图”。从提升水生态容量和水体自净能力入手,科学谋划区内水系连通工程,推动打造全区水系整体循环环境,绘就“溪、河、湖、堤、湾、海”水系大循环、大联通,通过对相关系列工程进行铺设管涵、疏浚河道、设置提升泵站、建设河道护岸等措施,构建“湖、环、湾”水系格局,推动生态城水系从“局部循环”到“活水连通”的转变,2023年实现区域跨水系循环155.66万吨。

三、精准发力,加强示范引领,打造人水和谐“幸福样板”

一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河湖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人民群众对河湖保护治理有着热切期盼。生态城时刻把人民群众对水环境的满意度作为检验水环境工作的根本标准,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强化河湖长履职尽责、严格河湖水域岸线空间管控、纵深推进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严格落实“一河一策”,着力建设维护安全河湖、健康河湖、美丽河湖、幸福河湖,积极落实天津市“控源、治污、扩容、严管”四项举措,加强水体水域巡查,确保水面及沿岸环境整洁。

二是坚持真抓实干到位。2023年,生态城总河湖长、河湖长履职尽责、率先垂范,全年河湖长共巡河湖212次,召开河湖长制工作专题会议3次。责任单位及三方巡查单位累计出动巡查人员15973人次,出动作业船只998船次;共清理滩涂垃圾约2.51吨、水域垃圾约1.64吨;发现并制止违规捕鱼船只96条;劝阻戏水、垂钓等危险行为1000余次;翻新更换河长制公示牌、警示牌115余块;开展各类涉水宣传活动22余次,共发布涉水新媒体(网络)宣传10余篇次,共计被新区、天津市、国家相关媒体报道19次。全年河湖长制工作考核综合平均分为99.13,综合评定为优秀。

三是扎实推进示范河湖建设。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湖重要指示精神,以宜居水环境、先进水文化为目标,积极探索幸福河湖建设路径。将幸福河湖建设作为强化河湖长制的重要着力点,推动区域河湖管理再上新台阶。2023年生态城南堤步道公园水体获评市级“示范河湖”,公园内配置了科普展示、观光休闲、房车露营、亲子娱乐等便民设施,越来越美的河湖空间,让群众感到了更加“可亲可近、可游可赏”,让区域河湖成为居民、游客“生态乐享、幸福生活”的起航之地。

四是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形成防汛工作合力。在“23.7”流域性特大洪水防洪关键期,针对上游来水量较大,河道水位持续走高等情况,生态城发挥河湖长领导协调作用,总河湖长、河湖长多次深入抗洪一线推动指导检查抗洪工作,紧盯水情、雨情。河长办组织专人24小时开展巡查,对行洪河道内垃圾、树木等阻水漂浮物进行清理打捞,强化河道范围内人员管控,对游玩、垂钓等人员进行紧急劝离,圆满完成泄洪任务,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五是完成全市首个水土保持区域评估。生态城以水土保持区域评估为突破口,深入探索、勇于创新,积极推动开展全市首例水土保持区域评估创新工作。2023年,生态城北部产业区地块水土保持区域评估获市级审查批复,成为全市首个水土保持区域评估项目,该评估区域范围内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审批实现由“单个项目评估”变为“区域整体评估”,通过降低开工成本、优化验收程序、强化后期监管等方式为企业节约时间与资金成本,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助力项目建设驶上“快车道”。

六是突出多水共治,加强节水载体创建。积极巩固自来水、再生水、海淡水等多水源供水配置格局,加强非传统水源利用,在道路清洗、城市绿化浇灌及居民冲厕用水等方面优先使用非传统水,实现常规水与非传统水互济补充。2023年生态城非传统水供应达312.33万吨。同时,生态城高质量推进节水载体创建工作,2023年成功创建市级节水型企业(单位)、节水型居民小区和滨海新区节水型公共机构共12家,区域节水载体总量达51家,进一步构建了区域节水用水新格局,提高了区域用水管理能效、用水效率、节水意识,积累了特色鲜明的节水经验。

四、2024年河湖长制工作计划

(一)强化政治引领、宗旨意识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治水重要论述精神,努力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心怀“国之大者”,提高河湖管理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进一步改进作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化宗旨意识,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认真回应社会关切。

(二)强化协同治理,让水更清河更畅

进一步提高对河湖治理保护工作的思想认识,持续落实总河湖长1号令精神,坚持河湖长“挂帅出征”、“河湖长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发挥“跨界河湖长”作用,强化与上下级沟通交流,统筹协调上下游、左右岸综合施治,形成有机衔接、有效运转的联防联控机制,不断提高河湖管理能力和水平,推动新阶段河湖高质量发展。

(三)着力推动首批幸福河湖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出“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命题。为满足人民群众对“幸福河湖”的迫切需求,2024年生态城将以“深化河湖长制,建设幸福河湖”为抓手,将河湖管理、保护从过去单一模式向综合模式转变,综合考虑生态、景观、文化等各方面因素,让水管起来、清起来、美起来,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最大化,努力实现建立幸福河湖的美好目标。

(四)广泛开展宣传引导工作

进一步扩大河湖长制宣传覆盖,营造保护河湖良好氛围,努力形成线上线下全覆盖的河湖长制宣传矩阵。通过完善涉水标识标牌、悬挂横幅、电子显示屏、新媒体宣传、组织宣传活动等方式,向广大居民传播水环境保护、水污染治理、节水优先理念,营造保护河湖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