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3日,中新天津生态城召开2021年工作会议。会议回顾总结了“十三五”期间各项工作取得的成绩,明确了“十四五”时期奋斗目标。据悉,十三五期间,中新天津生态城累计导入北京项目4000余个,形成智能科技、现代文旅、大健康三大主导产业,“十四五”期间,将基本建成宜居宜业宜游的国际合作美丽滨海之城。
回顾“十三五” 智慧城市蓬勃发展
与5年前相比,生态城一般公共预算中税收占比达到97.4%,提高了20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中社会投资比重达到70%,增加了22个百分点;建成区面积达到19平方公里,新增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到10万人,增加7万人。
现代产业体系加速形成。一汽丰田智能网联汽车项目落户生态城,未来会带动形成千亿级规模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旅游产业全面优化升级,成功获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启动建设生物医药产业园,丹娜、杰科、喜诺等一批领军企业竞相发力,大健康产业蓬勃发展。
生态城市指标体系优化升级,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超过50%,三星级绿色建筑达到54个,建成68个海绵城市精品试点项目,开展 “无废城市”试点建设,盐碱地改良经验向全市推广,国家首个绿色发展示范区即将全面建成。
全域智慧城市成为样板。构建“1+3+N”智慧城市建设主线;推出一系列智慧应用场景;落地华为“两云一中心”、中国移动5G+AI联合创新实验室等重点项目;连续四届深度参与世界智能大会,被工信部评为智慧城市典型地区。
群众幸福指数全面提升。搭建“1+6”社区治理标准化工作体系,推行“全科网格”“红色物业”;累计投用10所中小学、15所幼儿园,在校在园人数达到1.8万人;天津中心妇产科医院滨海院区作为全市首个全托管医院落户;爱琴海购物公园等商业综合体即将建成,10个社区商业中心投用,活力商圈初步形成。
展望“十四五” 建成国际合作美丽滨海之城
“十四五”时期,生态城将聚焦“生态城市升级版”和“智慧城市创新版”双轮驱动发展战略,实现主导产业由“单点突破”向“集群效应”跨越、社会配套由“基本满足”向“均衡充分”跨越、环境治理从“涵养修复”向“立体生态”跨越、智慧城市由“试点示范”向“全域覆盖”跨越、复制推广由“交流借鉴”向“品牌运营”跨越,成为“滨城”北部经济发展引擎和社会配套辐射源,基本建成宜居宜业宜游的国际合作美丽滨海之城。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在这关键的一年,生态城将深度落实“津城”“滨城”双城发展布局,着力打造生态之城、智慧之城、幸福之城,为加快建设美丽“滨城”展现更大作为。
为此,在2021年中新天津生态城将准确把握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加快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提升区域综合环境品质。同时,打造智慧城市建设的国家级标杆区,全面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与城市发展深度融合。复制推广盐碱地治理、绿色建筑、海绵城市、无废城市等技术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