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甘露溪公园建成后,中新天津生态城居民焦晶华每天都要来这里溜达几圈。用她的话来说,这里环境优美,植被茂盛,太适合散步锻炼了。10月28日,记者在位于生态城中部片区的甘露溪公园看到,这里清风徐徐,水波不惊,秋色美景尽显,这座在盐碱滩上建造的人工景观公园,已经成为了周边市民休闲锻炼的好去处。
记者了解到,甘露溪公园位于生态城都市绿廊的核心地带,场地成L形状,于2016年开始动工建设,2017年底基本完工。“在2016年前,这片地还是一片盐碱荒滩。”生态城市政景观公司员工、甘露溪项目负责人孙铁光告诉记者,生态城中部片区近几年开始开发建设,和起步区一样,这里曾经大部分区域为渤海湾退海盐碱地,环境本底条件较为恶劣,不过,经过十余年坚持不懈的盐碱地改造,生态城已经掌握了一套成熟的技术。
据孙铁光介绍,在甘露溪公园的施工过程中,排盐是很重要的一道环节。“根据土地的具体情况,我们把土壤当中的水分排到盲管当中,然后再通过盲管把盐分排走。”孙铁光说,在施工过程中,生态城把质量控制放在了第一位。通过质量把控,甘露溪公园淋层含泥量很低,确保了水分能顺利带走盐分,为盐碱地的改造奠定了基础。
为了让植被与公园更加相生,生态城也下了一番功夫。“哪些植物更耐盐碱,我们都经过了多轮调研,通过对比做出最佳选择。”孙铁光告诉记者,甘露溪公园选择了乡土树种中耐盐性较高的乔木,如白蜡、旱柳、国槐、丝棉木等作为基调树,在水生植物中大量运用了包括芦苇、鸢尾、芦竹、狼尾草、黄菖蒲,降低维护成本。如今,通过前期驯化及后期精细管理,整个公园植物长势非常茂盛,引来不少市民拍照“打卡”。
在盐碱地改造过程中,甘露溪公园把海绵城市的理念融入其中。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公园通过微地形塑造、组织地表径流雨水汇入有净化作用的植草沟,达到初次降盐,最终进入到设置有植物漂浮块的盐碱水净化池,进行蓄集、净化、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