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穿上绿马甲 冲锋在一线 | 新区优秀志愿服务工作者魏尚一
发布日期:2020年08月17日    来源:津滨网

image.png

       志愿服务是奉献社会、服务他人的一种方式,是传递爱心、播种文明的过程。日前,中新天津生态城志愿者协会会长魏尚一荣获“2019年度滨海新区优秀志愿服务工作者”,这是多年来他默默奉献诠释志愿精神,不断成长进步的最佳注脚。 

       从2013年开始,他身边围绕的人也渐渐变成了老年人、全职妈妈、社区居民……绿马甲成为他的标志性穿着,魏尚一连续7年,一直冲锋在志愿服务的第一线。 

       志愿服务的践行者 

       那一年,生态城筹备成立中新天津生态城志愿者协会,魏尚一作为时任协会秘书长从一开始就全程参与到组建工作中。在筹备阶段, 他先后赴杭州等地考查当地的志愿之协会,了解其组织架构及基本运营模式,起草协会成立所需的章程、管理制度等相关文件,为2013年12月5日协会的成功成立作出了巨大的贡献。7年多的时间里,他参与、见证着生态城志愿服务力量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过程,是志愿服务有力的践行者。 

       魏尚一告诉记者,其实刚开始接触志愿服务时,他对这个岗位仅仅有感性的认识,但其实志愿服务是要有组织性的为别人提供服务,能够把每个志愿者的力量都凝结到有需求的地方去,拧成一股劲,这也是中新天津生态城志愿者协会成立的意义所在。 

       魏尚一表示,当时协会刚刚成立,在招募会员时其实我们已经做好了困难的准备。没想到,大家纷纷加入到协会中来,在协会成立后的短短2个月时间,人数就从50余人快速增加到了近200人,并积极投身到生态城区域各项志愿活动之中,也为协会发展提出了诸多宝贵意见,为区域良好志愿服务氛围的形成奠定了坚实基础。 

       疫情防控的逆行者 

       在疫情防控期间,志愿者在生态城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据魏尚一介绍,社区防疫对志愿者的需求很大,因此,天津生态城志愿者协会立即决定招募抗疫志愿者,并根绝实际情况把志愿者分配到不同的社区,进行量体温、买菜、送菜等志愿服务。“刚开始的时候,我的工作还仅仅是招募和分配,然而随着疫情愈发严重,也义无反顾地冲上了一线。”魏尚一告诉记者,白天,他是疫情防控的勤务员和宣传员,晚上,还要进行巡逻,并帮助社区封闭转运外地回津的隔离人员。“其实我个人没有什么想法,家里人还挺紧张的。”为了上班更方便,魏尚一直接搬进了加班公寓,不分周末,忙碌在抗疫一线,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担当。 

       疫情还没有完全结束,新区创文的工作再度开启。魏尚一除了要组织举办常规的创文相关的志愿活动,还需要组织志愿者去社区巡逻,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发现不文明行为及时劝导。目前,创文已经进入到冲刺阶段。魏尚一表示,他和志愿者协会都将把创文摆在目前最重要的位置,通过持续不断地宣传,营造创文氛围,助力新区创文。 

       开拓创新的引领者 

       如今,小到邻里街坊的互帮互助,大至国家之间的援助交流,志愿者的身影无处不在。在加快现代社会文明步伐的道路上,越来越多的生态城人投身志愿服务,争当时代道德榜样,不断播撒文明的种子。而这背后,项目化运作是推动志愿服务广泛开展的有效载体,也是生态城志愿服务开拓创新的具体延伸。 

       魏尚一告诉记者,协会成立后,都是以志愿服务活动形式开展的,做了一段时间后发现效果不好,居民对这种志愿服务的感受并不深刻。在仔细地发现问题,并吸取了经验之后,魏尚一开展了多方位的探索,提出把活动制,改成了项目制。记者了解到,所谓项目制就是把相似的活动以一个主题进行打包,变成各类服务项目。接下来的几年里,天津生态城志愿者协会先后在区内开设了爱心中转站、学生寒暑假社会实践、乐龄手机课堂、快乐英语角、生态城手工坊、青少年成长学堂等十余个服务项目。 

       不仅如此,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魏尚一还积极与公益组织、学校、驻区单位等展开合作。先后与天津科技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滨海外事学院签署了合作协议,与十余家驻区企业单位开展了服务合作。同时, 针对居民的需求,寻找各类资源,为居民提供多样化的服务, 极大地扩展了协会的服务内容以及影响力,推动了志愿服务理念深入人心。 

       每一名志愿者都是一粒微光,经过7年的成长,越来越多的微光正在互相吸引,互相照亮,成为生态城内的一片星辰。魏尚一表示,接下来,他还将继续深耕志愿服务领域,借助天津生态城志愿者协会这一载体,以需求出发,策划推出更多的项目及服务,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需求。同时,加强对外联系,进一步提升协会的影响力,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志愿活动中来。“这些爱的种子撒下了,我们等待它能结出更大、更好的果实。”魏尚一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