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生态城:“1+3+N”建设智慧城市
发布日期:2019年01月30日    来源:滨海时报

       “1+3+N”框架体系

       ■ “1”是智慧城市运营中心,就像智慧城市的“大脑”,让城市拥有类似人类大脑的功能,能够自我感知、自我学习、自我修正,让城市的各个“器官”协同工作

       ■ “3”是设施物联平台、数据汇聚平台和用户认证平台3个平台,也是生态城智慧城市的神经系统,有了它们,不仅城市里各种各样的物能“说话”、物与物间能“对话”,而且物与人之间还能“交流”

       ■ “N”是各种智慧城市应用系统,也可以看作人体的各种功能,能够让居民真切地体会智慧城市带来的便捷

       记者从生态城管委会了解到,近日,生态城确定了《智慧城市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根据《方案》,生态城将在“1+3+N”的框架体系下,到2020年建成全国智慧城市的试点样板。

       据生态城经济局副局长王喆介绍,如果把智慧城市比作一个人,此次确定的《方案》就是一张人体图。“1”是智慧城市运营中心,可以看作生态城智慧城市的“大脑”,让城市会“思考”。“3”是设施物联平台、数据汇聚平台和用户认证平台3个平台,也是生态城智慧城市的神经系统,有了它们,不仅城市里各种各样的物能“说话”、物与物之间能“对话”,而且物与人之间还能“交流”。“N”是各种智慧应用,也可以看作人体的各种功能,有了应用,智慧城市将不再停留在概念,而是我们身边一个个触手可及的真实场景。智慧城市要想做到“真智慧”,“1”“3”“N”缺一不可。

       智慧城市运营中心形成城市大脑

       记者了解到,“1”是智慧城市运营中心,就像“大脑”。给智慧城市建立“大脑”,就是让城市拥有类似人类大脑的功能,能够自我感知、自我学习、自我修正,让城市的各个“器官”协同工作。

       “在传统的城市管理模式中,水、电、气、交通、公安等数据,分别被不同的部门所掌握和占有,难以充分整合和共享。”王喆告诉记者,生态城建立了统一的通讯基础网络、公共数据中心、视频监控平台等,努力打破智慧城市建设中难以消除的数据壁垒与信息孤岛,实现城市信息的共建共享与综合应用。在此基础上,将现有数据再次进行优化整合,建立一个智慧城市运营中心,实现对城市运行的实时感知、智慧分析和应急调度。

       智慧城市运营中心正式投入使用后,可同时运行42个管理系统,汇集11大类业务数亿条数据。该中心作为智慧城市运行管理的“大脑”,可实时接入生态城各单位的业务系统和运行数据,包括市政、市容、交通、安全、能源、环境等,通过各部门数据联动,建立区域事件监测体系,监控事件发展,监督事件处置,实现生态城范围内事件综合态势一张图。基于日常事件的统一接报、统一分拨、统一督办和融合处理,提升城市公共服务和事件的快速协同处置能力,形成主动式、前瞻式、预防式的管理模式,实现城市管理从“被动反馈”到“主动出击”的转变,让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变得真正“智慧”起来。

       3个承载平台组成城市神经系统

       生态城通过对设施物联、数据汇聚、用户认证3个平台的打造,承载智慧城市“物、数、人”三要素,构建生态城智慧城市的神经系统,让事物、事件、人三者之间实现互联互通。

       其中,生态城设施物联平台已安装完成的摄像头超过1200个,服务建设等15个部门。下一步,设施物联平台的摄像头将增加至5000个,覆盖商业、住宅等重点点位。此外,统一接入水文、地质等领域的传感网络,并新增无人机采集方式,满足城市运行数据的收集和感知需求。

       设施物联平台的作用是让“物”说话,而数据汇聚平台的作用则是让物与物能“对话”。生态城将通过对数据汇聚平台的建设,实现数据实时共享,并进行三维可视化处理和应用。在硬件支撑方面,按照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使用的原则,为各业务系统提供统一的机房空间、网络资源、安全保障和运维服务。在软件支撑方面,据王喆介绍,目前数据平台已汇聚了11个部门的4.9亿条数据,为建设、环境、城管等6个单位提供数据共享服务,在此基础上还将新增地质、水文、能源等地理图层,实现三维可视化。此外,还将健全用户移动应用平台,完善居民服务App,持续覆盖智慧公交、智慧停车、图书借阅等智慧应用,实现统一使用。

       N个应用系统提升城市智慧

       《方案》中最为引人关注的便是智慧城市应用系统,能够让居民真切地体会智慧城市带来的便捷。在未来的生态城,“智慧”场景和“智慧”应用将随处可见。

       王喆介绍,在交通出行方面,生态城将“智慧”提升路况信息覆盖率,通过过境短消息、导航软件推送、交通诱导屏、灯杆屏、楼内信息屏、公交站屏等途径,发布道路交通信息,引导公众安全高效出行。在智慧家居方面,生态城将提升区域内300部住宅和共建电梯的“智慧”功能,为公众实时发布电梯情况,实现安全维护、应急救援、公众服务等功能,对电梯进行精细化管理。智慧零售方面,生态城将推进无人零售车的应用,待自动驾驶车拉载的“便利店”抵达社区、商区后,顾客可通过生物识别技术直接进车内选货付款。智慧医疗方面,生态城将推广应用面向家庭的智能健康监测设备,与智能医疗管家进行连通,为居民提供智能诊疗、紧急呼叫、慢性病管理等智慧健康服务。

       此外,为实现智慧城市建设和智能产业的融合,按照《方案》,生态城还将与华为等国内知名企业进行深度合作,推动智能产业发展,为产业赋能。在“1+3+N”整体构架下,生态城将在不断完善智慧城市基础支撑的同时,借鉴生态城市建设经验,逐步探索建立生态城智慧城市指标体系,计划于2020年形成成熟的可以复制推广的智慧城市建设标准,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依据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