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中新友好图书馆揭开神秘面纱
发布日期:2018年09月18日    来源:滨海时报

p3_b.jpg

图书馆内景

p4_b.jpg

管理员为绘本读物贴上二维码

p5_b.jpg

机器人“小图”已调试完成

       作为中新天津生态城的文化新地标,即将在本月28日开馆的中新友好图书馆承载了无数市民的想像与期待。场馆布置如何?有哪些特色展厅,记者17日提前走进图书馆建设现场,为市民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记者了解到,中新友好图书馆位于生态城中部片区,临近中新友好公园、故道河以及未来的城市主中心。整体建筑为地上五层,总建筑面积6.7万平方米,设有视障阅览室、24小时自助借阅室、新加坡主题馆、生态儿童馆等多个功能分区。

       项目主体建筑由两个单体结构交互而成,一面是图书馆,另一面是档案馆,两馆共享一个中庭,在相对独立的同时,又相互连通。

       据图书馆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馆集中设置了太阳能热水供应系统和地源热泵系统,其中,地源热泵系统负担了场馆全年空调能耗的近八成。室外绿化灌溉、道路清洗等都最大限度利用了雨水和中水,利用率近四成。

       走进大厅记者看到,各个特色展厅可谓亮点多多。作为中新两国合作的重点项目,图书馆在2楼设有两个新加坡特色馆,即新加坡主题馆和生态儿童馆。其中,新加坡主题馆内设有“中新合创生态城”主题展区以及具有新加坡特色的多媒体CD墙、阅读街。生态儿童馆的设计则以海洋世界为主题,馆内有阅览区和儿童活动区。值得一提的是,馆内还在全市范围内率先设置了有声绘本读物区,只要通过手机扫码,便可通过手机进行听书。

       在档案馆展厅,记者看到了智能机器人“小图”。他不仅能为读者进行导引,还能进行对话,帮助借还书。

       据图书馆相关负责人介绍,图书馆还将借助大数据、人脸识别、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通过多个智能平台为读者提供智能便捷的服务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