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聚焦
拿气球往头发上蹭几下,就可以轻松黏上墙,几乎每个小朋友都玩过这样的游戏。可如何利用同样的原理,将上百斤重物垂直提起,却是科研攻关的技术难题。目前,这一难题已经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三名本科在校生成功解锁。他们通过一种基于静电吸附原理的薄膜,成功实现了技术解锁。而该项技术也被生态城北航星空众创空间看中,助力他们走上了产业化轨道。
记者了解到,由汪海涛、李富海和徐绍宸组成的团队名为“吸力奇迹”,是首批入孵北航星空众创空间的团队之一。他们研发的静电吸附薄膜可以实现一平方米的面积垂直提起350斤的重物,且有效吸附接触面积最小可以控制在0.01平方米。这一技术达到了斯坦福大学实验室的研发水准。
李富海在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他们脑子里只有技术,可成立公司后,技术路线怎么贴合市场需求?商业模式如何?技术成熟后怎样对接客户?如何盈利?这一连串的问号,对于他们三个年龄只有21岁且尚未迈出大学校门的学生来说,颇感迷茫。“好在有星空众创空间的帮助。”李富海说,众创空间为他们提供了很大帮助,包括办公场地、对接客户等。没有了后顾之忧,“吸力奇迹”研发也取得了新突破。据介绍,通过对电极形状和表面涂层材料的不断创新,项目进一步降低了静电吸附薄膜的功耗,在增加薄膜工作稳定性的同时,单位面积的吸附力也有所提高,应用范围越来越广。
如今,生态城北航星空众创空间在积极推进“吸力奇迹”与办公用品厂和机械臂厂商建立合作的同时,还在利用北航企业家资源,与相关制鞋厂和与顺丰合作的物流设备厂商进行对接,进一步扩大薄膜的应用。
对于“吸力奇迹”这个名称,汪海涛、李富海和徐绍宸有了新的解读,他们有信心让“吸力奇迹”创造出更多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