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借势北京资源,生态城打造创业孵化高地
发布日期:2017年12月12日    来源:天津广播电视台滨海广播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中新天津生态城借助北京优质资源,打造特色鲜明的专业孵化器,吸引创新资源、先进技术和优秀创业项目纷纷进驻,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创新创业发展道路。

       余大勇是北京人,从2011年起,他就与清华大学电子信息系合作研发深度摄像头,至今已有6年时间:

       余大勇:我们平时用的彩色摄像头看到的是一个平面,它不知道那个物体离我有多远我们现在做的这个主要是按照一个较高的分辨率,把一个真实物体的三D空间位置形貌给它呈现出来。目前从效果上来讲,我们应该算是最好的。

       2015年,清华大学天津电子信息研究院在中新天津生态城投入运营,余大勇带着他的科研项目来到这里,建立起了自己的科研团队,成为了光贞智深(天津)科技有限公司的总经理。最近一段时间,他的工作总是排得满满的,通过研究院搭建的推广平台,他们自主研发的深度摄像头,已经开始对接市场:

       余大勇:应用方面我们现在在对接做监控的公司,应用到监狱、银行这种应用场景里,对安全级别要求比较高。然后做机器人的公司,因为机器人行走的时候要识别障碍物、避让,甚至识别人的动作和人进行交互。另外手机厂家我们现在也在联系,希望尽早的把它应用到手机上去。

       在天津滨海新区政府和中新天津生态城管委会的支持下,清华大学天津电子信息研究院落户生态城。研究院依托清华大学的科研力量,聚焦电子信息领域,实现科研成果的工程化、产业化。现在,清华大学天津电子信息研究院内已经搭建起电子信息综合检测平台、电磁波综合检测平台、人工智能云平台、光电子芯片工艺平台四大科研平台,并且形成完整的项目孵化体系。清华大学天津电子信息研究院常务院长黄泽民说:

       黄泽民:电子系有很多科研成果出来,技术上比较有优势。我们论证这个技术有没有引领性,也就是说首先它的技术要是先进的。如果认为是该来扶持的话,我就给他配团队,同时提供钱。我们还有一个产业园,我们就可以直接把项目放在产业园里去做生产。随着项目成熟逐渐就去路演,团队直接和投资人谈。有社会的资本接盘了,我们就退出了。

       在生态城建院发展的两年间,清华大学天津电子信息研究院已经汇聚65个孵化项目,培育了一批具备核心竞争力的科技企业快速成长,多个项目已经具备市场推广条件。

       中新天津生态城距离天津中心城区45公里,距离北京150公里,着重发展文化创意、互联网+高科技、人工智能产业。立足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生态城积极对接北京资源,通过打造特色鲜明的专业孵化器,吸引创新资源、先进技术和优秀创业项目纷纷落户,不断优化区域创新创业生态环境。中新天津生态城科技局副局长黄永浩说:

       黄永浩:我们引入了清华大学的电子信息研究院、也引入了清华启迪孵化器、我们还引进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星空众创空间。我们希望能够打造一条完整的科技孵化链条,研究院更偏向于研究,它其实是叫产学研链条里面学和研的部分,真正到产的那部分,就要从孵化器做一个过渡,再到加速器进行上市前的辅导、并购。还是希望能够在每个不同的园区形成不同的链条,把他们做集中,有一些从生态城生长起来的本土的、自己的企业,对生态城的产业是最有价值的。

       目前,中新天津生态城已经建成6大专业孵化器,涉及文化创意、科技创新、大数据、电子信息等多个产业方向,在孵企业超过200家。未来,生态城还将结合产业发展规划,制定符合区域需求的孵化器引入机制和管理规定,为创新创业载体的发展奠定基础,也为区内科技企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打造创新创业孵化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