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区不断加强机制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构建“一区域一亮点、一街镇一品牌、一村居一特色”社会治理格局,鼓励功能区、各街镇、村居结合“区情”“街情”“社情”丰富社会治理的举措,将问题与矛盾化解在基层。
功能区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像中新天津生态城、空港经济区等功能区配套服务设施日趋健全,社会职能逐渐完善,加强对新市民的服务与管理成为功能区创新社会治理的一大特点。
街镇
着力推进综治信息化和体制机制建设。各街镇建立了综治工作中心,将信息化融于社会治理当中,提高处置问题的效率和服务质量。如新北街充分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打造“智慧新北”。
社区
各社区以网格建设为重点,拓展出各具特色的网格治理模式。生态城打造生态细胞、生态社区、生态片区的三级居住模式,寨上街东风里社区细化网格职责,实施《“四微”一体治理方案》。
滨海新区在社会治理方面,结合新区地域广、区域多、人口多等特点,因地制宜不断加强机制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今年,新区将继续加大创建力度,构建“一区域一亮点、一街镇一品牌、一村居一特色”的社会治理格局,鼓励功能区、各街镇、村居结合“区情”“街情”“社情”不断创新社会治理,丰富社会治理的举措,夯实新区的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将问题与矛盾化解在基层,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功能区关注新市民
滨海新区经济功能区多,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像中新天津生态城、空港经济区等新建功能区的配套服务设施日趋健全,社会职能逐渐完善,新市民相应增加,加强对新市民的服务与管理成为功能区创新社会治理的一大特点。
开发区的外来人口较多,相关部门着力为新市民营造家的感觉,增加他们的归属感。开发区以公寓为依托,在新市民集中的蓝领公寓和企业发展社会组织,引导他们开展社团活动,丰富业余文化生活。目前已建有6大类20多个分社,有近两万名成员。针对建筑工地农民工业余生活单调的问题,开发区在18个工地建设了集教育培训、维权、娱乐于一体的“农民工之家”,实现了区域内重点工地的全覆盖,全年放映免费电影近百场,暑期义诊10余次。开发区还注重心理关爱,建立了663在线心理咨询平台,聘请专业人士担任心理咨询和辅导师,项目开通以来,接待访问和咨询人数超过了10万人次,成功解决3000余例青年男女的心理问题。
保税区也是企业众多,该区域充分发挥工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形成了法律、生活、心理、婚恋、技能、培训为一体的服务模式,两年来,基层工作部为企业解难题400多个,调解劳动纠纷近千件,为职工追回经济损失699万元,累计发放帮扶款96余万元。工会还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多的特点,启动了职工素质培训计划,提出“错峰服务”,按照职工下班、工会上班的原则,晚上开办公益讲座,帮助这些远离家乡人员接受各种教育,两年来培训6.5万人次。
信息化为街镇治理助阵
社会治理创新是综治和平安建设发展的不竭动力,新区着力推进综治信息化和体制机制建设。各街镇建立了综治工作中心,将信息化融于社会治理中,提高处置问题的效率和服务质量。
新北街地处塘沽海洋高新技术开发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塘沽老城区接合区域,总人口约15万,流动人口占了70%,人员构成复杂是新北街的突出特点和治理难点。街道打造“智慧新北”,充分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创新社会治安防控手段为辖区实现长治久安提供技术支撑。街道还在辖区增加高清视频监控点,形成全域覆盖、全程可控、全时应用的技防信息网络。信息平台的使用,使社区网格员能够及时收集居民居住动态、社会治安、特殊人群、矛盾纠纷和安全隐患等信息,居民可及时高效地获得服务。同时以信息平台为纽带,形成了多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形成了公安、司法、综治、民政、人力社保等多部门的协同治理。
大港街常住人口21.5万,辖区内还有多家石化企业,大港街的发展特点是“城市发展快、人员流动频繁、企业改制艰巨、遗留问题频现”的客观情况。该街建立融合“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三维地理等现代信息技术的“慧·安大港”信息平台,通过三维地理信息系统,使全街每一栋楼房、每一条街道、每一处景观都形成三维影像,并集人口信息录入、工作轨迹跟踪、城市部件标号、重点部位安防监控等城市管理职能于一体,进一步提升了街道社区的社会治理水平。
社区夯实网格管理
社区是城市中最小的单元,目前新区各社区以网格建设为重点,拓展出各具特色的网格治理模式。
中新天津生态城已经发展成为新区北部地区的一大人口聚集区,生态城打造的是生态细胞、生态社区、生态片区的三级居住模式,生态细胞由400×400米的街廓组成,服务人口8000人左右;4个生态细胞组成一个生态社区,服务人口3万人;3-5个生态社区组成一个生态片区,辐射人口8万人。与结构相对应的就是邻里之家、社区服务中心、城市次中心三个层级的社区公共服务平台,这种以社区服务中心为主要阵地的服务模式极大地增强了服务的功能性。
寨上街位于汉沽老城区,社区完善网格管理机制,东风里社区细化网格职责,强化服务职能,以网格为基础、以大数据和信息化为支撑,创新管理机制,打破条块分割,实现流程再造,实施《“四微”一体治理方案》,四微是指微管控,完善精细化管理;微组合,完善多元化参与;微平台,完善信息化支撑;微服务,完善规范化为民,使老城区的社区环境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