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布局京津冀 新区再发力
发布日期:2016年12月26日    来源:渤海早报

海河两岸的滨海新区中心商务区。

直升机博览会

新区一家跨境进口商品体验中心

       昨日,渤海早报记者从滨海新区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上获悉,滨海新区将把握京津冀协同发展核心任务,明确七大功能区发展定位,支持功能区在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当先锋、打头阵,助推滨海新区经济社会向纵深发展。

       据了解,开发区将深挖首都生产性服务业资源,共建京津冀合作平台,打造泰达生产性服务产业集群聚集区。发展壮大滨海现代轻工产业,加快推进一汽大众华北生产基地、中沙新材料园等重大项目建设,培育新的接续发展载体。

       保税区将建立京津冀技术转移服务平台,推进军工科研院所建立研发机构,争取京津冀协同金融机构落户,建设空港保险产业园。加快推进空客A330完成及交付中心建设,扩大中航直升机民用机研发生产规模,做大民用航空产业。

       高新区将依托未来科技城,与中科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院所对接,打造京津冀高校院所科研项目产业化基地。启动建设互联网产业园,加快国能新能源汽车、波士顿电池、轮毂电机等重点项目建设,打造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条。

       东疆保税港区将加快建设国家租赁创新示范区,重点对接央企贸易、租赁、保理等业务板块,做大做强新金融和国际贸易产业集群。搞好海外工程出口基地建设,引进一批大型海外工程承包商落户。

       中新生态城按照绿色产业发展定位,加快推进中影结算中心等40个重点首都项目和万方数据等100个高科技项目落户,推进中部片区和生态岛片区开发。落实中新三年合作计划,完成中新友好图书馆、智慧城市等合作项目建设。

       中心商务区将重点对接金融保险机构、央企功能总部,打造京津冀企业总部聚集区。高标准推进双创示范基地和APEC绿色供应链天津示范中心建设,推进于家堡二期和天碱区域开发。

       临港经济区将重点对接高端装备制造、智能制造项目和大型实验室、工程中心,争取北汽福田产业园等项目落户。加快中欧先进制造产业园核心区开发建设,着眼于关键技术国际化布局和国际创新要素聚集,打造先进制造业国际合作示范区。设立海洋经济发展引导基金,做大海工装备、海水淡化等特色产业链,开辟海洋经济新兴发展领域,积极探索具有临港特色的海洋经济发展体系。  

       打造高水平承接平台

       疏解非首都功能

       2017年新区抢抓非首都功能疏解的机遇,全力推进功能对接、资源对接、项目对接,打造一批高水平承接平台。

       新区将探索建立疏解地与承接地的利益共享机制,制定产业对接合作配套政策,推动产业资源跨区域布局。高水平编制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发展规划,以制度创新为先导,发挥政策叠加效应,把中关村创新资源优势与滨海新区实体经济优势结合起来,面向未来、面向国际培育创新生态和创新产业,打造高端创新要素聚集平台。

       建设规划展示中心,与中关村联合设立产业创新中心和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引进建设100个以上重点科技项目,尽快形成区域影响力。此外,主动加强与唐山、沧州等地合作,推动政策共享、港口整合、产业协同,启动建设津冀产业合作示范区。

       将开“北京班”解决

       进京企业职工子女就学

       2017年,新区将规划建设高教园区,积极引进首都高等教育资源落户。同时,落实京籍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和招生政策,在部分重点学校开办“北京班”,有效解决滨海新区引进北京企业的职工子女就学问题。

       2016年12月16日,北京市教委、天津市教委、新区政府共同签署《关于京籍中小学生随迁在滨海新区就读有关政策协议》。该协议为具有北京户籍中小学生随迁在新区就读提供便利,解除入驻新区北京企业职工后顾之忧,进一步优化新区创业兴业、引才聚智软环境。

       北京市教委、天津市教委对在新区开设“北京班”给予重视和支持,本着“有利于学生发展,有利于简化程序”原则,在学籍管理、考试招生和学业成绩等政策方面作出特殊性安排,具有很强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下一步,京津将建立统筹会商机制,指定责任部门,加强沟通协调,推动落实相应政策。新区政府就引进北京高校资源与北京市教委展开合作,承接北京疏解非核心功能,提升新区教育整体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