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聚焦
想知道两百年前的中国是什么样子吗?想了解那时的社会风貌和生活状态吗?国家海洋博物馆最近征集的《Thomas Allom中国印象铜板画》可以帮你回答这个问题。
国家海洋博物馆最近征集的《Thomas Allom中国印象铜板画》
1793年,乾隆皇帝八十大寿之际,英国派遣了一个豪华的使团访华,希望能与中国交涉通商事务,并谋求建立外交关系。在这个使团当中,画师Willian Alexander(威廉·亚历山大)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留下了大量画稿。1843年,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创建人Thomas Allom(托马斯·阿罗姆)根据威廉·亚历山大的画稿,重新刻绘了一百二十余幅十九世纪中国世态风情版画。
那时摄影技术尚未出现,通过洋人画家极其精细的图像刻绘,我们可以了解十九世纪中国民俗民生风貌,从中可感悟过往神奇东方的历史。那时的中国,还保持着大清帝国最后的体面,一派繁荣和平景象。在欧洲人眼里,中国是当时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是一千多年来唯一能和罗马帝国相较的“中华帝国”。画面中的中国还没有被丑化、妖魔化,相反被描绘成其大无边的天堂帝国。中华风物(万古长城、武当胜景、富春江图);坊间百态(北京灯笼、贵妇玩牌、剃头挑子);世间民情(江南农桑、迎春赛会、制茶手艺)。这些都经阿罗姆的画笔一一巧妙呈现。
史学大家钱穆先生曾说:“欲其国民对国家有深厚之爱情,必先使其国民对国家已往历史有深厚的认识。惟知之深,故爱之切。”只有对本国历史有足够的了解,“爱国”方是发自于内心的情感,而非流于口号的宣泄。
2017年国家海洋博物馆开馆之时,在历史的故纸堆中,大家可以去找寻那份对祖国已往历史的温情与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