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生态城:全力推进中部片区建设
发布日期:2016年06月22日    来源:滨海时报

       按照规划及城市设计,中部片区将构建起“一园、一谷、两溪、多点”景观格局

       一园

       即中新友好公园,占地面积40公顷,公园内设图书档案馆,兼具市民中心功能,成为生态城居民文化、休闲活动的重要场所。公园将布局植物园、休闲广场、生态温室等重要游览设施,计划今年8月开工,2018年竣工。

       一谷

       即生态谷。生态谷由起步区生态谷向北延伸进入中部片区,谷内通行有轨电车,也是连接起步区和中部片区的重要城市绿道,预计2017年竣工。

       两溪

       即北侧的甘露溪和南侧的惠风溪。两条溪流将西侧的故道河、生态岛与东侧的遗鸥公园、贝壳堤公园和南湾水系相连通,构成生态城水系格局。借助中部片区建设,生态城还将升级慢行系统,建设绿道网络,预计2017年竣工。

       多点

       即中部片区的7处社区公园,将随周边社区中心、学校同步建设。此外,生态城中部片区还将开展青坨子和惠风溪周边地块城市设计。突出滨水特色,集商业、娱乐、休闲、餐饮功能于一体,打造生态城特色中心。

       生态城今年将全力推进中部片区建设。

       昨日举行的生态城新闻发布会公布,中新天津生态城建设8年来,已基本建成8平方公里起步区。作为“十三五”期间重点建设的片区之一,生态城在今年全力推进中部片区建设,目前道路及绿化配套已基本完成。

       据悉,中部片区位于生态城合作区中央位置,北至甘露溪,南至惠风溪,西至故道河,东至中央大道,占地面积约4平方公里,生态城城市主中心就坐落在中部片区西北部。

       下半年,中部片区市政景观、民生配套将陆续具备开工条件,中部片区将掀起建设高潮。

       空间融合 借鉴新加坡经验

       记者观察发现,目前生态城起步区内的社区中心周边都会配备教育设施和公园,但是按照规划,每个项目都会有自己的地界,空间利用率不高。考虑到生态城社区配套设施组团的管理模式,进一步提升城市活力,营造舒适、高效、便捷的城市空间,生态城将在中部片区的建设中借鉴新加坡的规划管理经验,探索实现空间融合。

       “学生放学后从公园里出来、在家里的地下停车场停车后可以直接进入超市……”生态城建设局建设科科长张春雷告诉记者,生态城借鉴新加坡规划管理经验,引入了组团城市设计理念,打破原来的界限分明、互相分割的状态,最终实现地上空间相互融合、地下空间互连共享的设计效果。

       据介绍,组团设计旨在打破“围墙”,比如在一个学校、社区中心和公园组团设计的单元里,送孩子上学可以通过商业体地下停车场进入;孩子们课间休息,可以在公园里活动;接送孩子的等待时间,可以到商业机构进行采购。

       目前,配套设施组团城市设计工作已经完成。在已开展的组团设计单元里,29#地块是小学幼儿园+社区中心+公园模式,32#和42#地块均为幼儿园+社区中心+公园模式。

       南开中学生态城学校装修收尾

       记者了解到,目前位于中部片区的南开中学滨海生态城学校已进入建设收尾阶段,将成为中部片区首个具有办学条件的学校,该校今年已启动招生,预计9月正式开学。中部片区的另一所学校华夏未来目前建设正酣,已实现主体封顶,计划2017年开始招生。

       随着中部片区各教育机构的建设和相继开学,教育资源也开始向中部片区聚集。目前,中部片区32#地块小学幼儿园以及42#地块幼儿园已经进入方案设计阶段,预计2017年建成。此外,中部片区还将引入一所中学及若干品牌幼儿园,形成名校云集效应。

       生态城信息园建设将全面启动

       公安大楼已投用,信息大厦项目正在进行内部装修,新智中心主体施工……位于甘露溪以北的生态城信息园近来建设正酣。作为“十三五”期间生态城中部片区重点打造的产业园区,今年下半年,信息园智慧城市展馆建设将全面启动,标志着信息园建设的全面启动。

       据张春雷介绍,该展馆面积约为2.5万平方米。展馆将建设天津市最为先进的信息化系统,集大数据、众创服务于一身。并将结合“互联网+信息”,打造一个优质的信息化展示平台,并向公众开放。他透露,目前该项目建设单位招标已经完成,正在进行方案深化设计,预计下半年正式开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