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本市坚持创新驱动培育发展新动力 质量与效益两翼齐飞
发布日期:2016年05月10日    来源:今晚报

       201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津考察时指出,要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加快打造美丽天津。三年来,本市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紧紧抓住五大战略叠加的历史机遇,适应新常态、树立新理念、展现新作为,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收获新成效。本报今起推出“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天津三周年”专题报道,展现“三个着力”重要要求为天津发展带来的新变化,聚焦美丽天津建设的新理念、新实践。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三年前,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指出天津要充分利用滨海新区平台,先行先试重大改革措施,努力为全国改革发展积累经验。

       三年来,天津自贸试验区挂牌成立,天津自主创新示范区获批,“一颗印章管审批”在全国率先实现,万企转型成效显著,科技小巨人迈向“升级版”……渤海之滨,一场发展质量与效益“两翼齐飞”的重大变革持续进行。

       “积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集成集约集群发展。”总书记一席话,激活了天津落实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改革的“一池春水”。

       30个一类新药项目研发,11项突破性成果,115项专利……在位于滨海新区的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高端产业聚集效应正在突显,科技和经济深度融合。

       “我们的新药研发项目盐酸多西环素片已获得临床批文。”该研究院党委书记孙大海告诉记者,他们深度开发“老药”多西环素,用于抗肿瘤治疗,研制“百姓用得起的抗癌药”。目前,该研究院已吸引183家企业入驻,孵化330个项目,建成全市首个生物医药类众创空间,预计5到10年将孵化生物医药科技企业500家,产生科技小巨人100至200家。

       这是天津众多创新创业聚集地的一个缩影。

       目前,天津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达到7.2万家、小巨人企业3400家,总产值已占到全市工业的“半壁江山”。“许多科技型中小企业埋头搞研发,其他业务则无暇打理,我们发挥‘互联网+实体’服务优势,专门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智慧财税服务,助力小巨人成长。”刚落户天津不久的噼里啪(中国)票据处理中心创始人樊祎告诉记者,作为互联网化程度最高的票据处理中心,他们要做的是为更多中小微企业“管好账本”。虽是一家初创企业,他们已获得金沙江创投千万级融资。

       着眼供给,找对市场,才能做大做强。天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绝对不是“插花”式地给政策、给资金,而是鼓励市场化平台聚集优质资源、服务,为一颗颗创新创业的种子“培土”。

       在中新天津生态城,曾经的盐碱荒滩已变成中国和新加坡两国生态城市合作范本,焕发勃勃生机。上个月召开的中新联合工作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两国签署多个合作项目协议,中新合作进一步深化。

       其中,中新天津生态城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将与西门子研究院合作,建立公共服务云平台,打造绿色建筑与物联网技术融合的“智慧城市”;海尔家居创新创业基地落户,建设2200平方米的“互联网+智能家居产业”众创空间,让市民今后轻点手机就能下单装修……

       目前,天津的经济结构已发生实质性变化,服务业占全市经济比重已超过工业,达到52%,形成了“三二一”产业格局。这与总书记提出的“要加快发展服务业,形成与现代化大都市地位相适应的服务经济体系”正相吻合。今年,天津还将筹集30亿元财政专项资金,鼓励企业通过融资租赁方式加快装备改造升级。

       瞄准供给侧改革,天津打出8个“组合拳”:聚集大项目好项目、打造科技型小巨人“升级版”、发展楼宇经济、推进万企转型、开展“一助两促”、降低实体企业成本、开展绿色制造示范工程、深化“十个一”改革。“十三五”期间,天津科技型中小企业总量将达到10万家,小巨人企业达到5000家。

       新发展理念在天津“落地生根”,催生出无限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