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服务平台助京津冀科技创新
发布日期:2015年12月08日    来源:渤海早报

       清华大学天津电子信息研究院、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军民融合创新研究院……截至目前,滨海新区经认定的市级以上研发机构总量超过340家。这些研发机构坚持京津冀一体化创新导向,直接聚焦产业需求,正在成为产业升级转型的支撑平台、重大成果转化平台、优秀人才聚集平台、体制机制改革的试验平台。

       清华大学天津电子信息研究院日前举行自成立以来首次成果转化项目评审会。共有5个参审项目,包括淋巴引流康复机器人、深度摄像头、智能支架、精准室内定位和可穿戴式心电仪。来自学术界、企业及投资行业的15名专家参加了评审并进行了充分讨论,从科技含量、应用范围、市场优势、核心竞争力、孵化成本估算等多方面分析了项目孵化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指导建议和解决方案。

       “清华大学电子系积攒了几百个科技成果,同时也有全世界校友的一些项目,我们研究院要做的就是把这些技术、成果转化为产品。”清华大学天津电子信息研究院行政副院长翦进表示,研究院将充分发挥清华大学的学科、人才优势,打造电子信息综合测试平台等四大国家级公共试验平台,在支撑电子研究院高水平成果转化的同时,面向社会开放,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形成电子信息产业的创新创业基地。同时出更多孵化项目,并逐步推进孵化项目在生态城落地,将电子信息领域的前沿科技转化成推动社会发展的生产力。

       “借力京津冀,目前滨海新区已先后建成18家全建制科研院所,经认定的市级以上研发机构总量超过340家,建成博士后工作站和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140多家,促进了京津冀高科技成果在新区落地转化和产业化。”新区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些研发机构的建立大多来源于研发实力雄厚的高校、科研院所或龙头企业,通过政府引导、产学研共建、成果转化、企业孵化等方式,服务企业上万家,成功孵化近千家企业,在部分领域掌握了产业创新技术的话语权,并将形成可观的市场份额。

       按照相关规划,新区将加快高水平研发转化基地建设,广泛吸引国内外,特别是北京科技创新资源,发展创客空间、创业咖啡、创新工场等新型孵化器,同时,推动京津冀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立科研服务联盟,重点对接京津冀100多家实验室向双创企业开放,推进国家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为京津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广阔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