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铁六局天津铁建公司为员工举办集体婚礼
极地海洋世界上演水下求婚仪式
“金九银十”是丰收的季节,很多年轻人也在这个季节收获了自己精心经营的爱情,步入婚姻殿堂。在越来越追求个性化的今天,婚礼的形式也愈发多样,其中崇尚简约且具特殊纪念意义的集体婚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
尤其是在天津滨海新区这个外来建设者众多的开放新城,集体婚礼更受青睐,企业自发组织的集体婚礼不胜枚举,可以说在滨海新区,集体婚礼已经成为一种城市传统和企业文化,成为新区的一个特有文化符号。
团委已组织九届 400对新人结连理
今年9月28日,天津滨海新区将举办“天津滨海青年集体婚典”十周年庆典,此次由共青团滨海新区委员会、新区民政局和中新天津生态城管委会共同举办的集体婚礼,将有65对新人参加。
该婚典自2005年起已经连续举办了九届,累计有400余对新人喜结连理。除新区本地青年外,来自河北、山东、山西等地的青年朋友和来自德国、韩国等国的国外友人也参与其中。这些人中有职员、公务员和教师,也有一线工人和青年创业者。
天津滨海新区团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400多对新人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外来建设者,他们当中既有一线工人,也有大学生等高知人才,甚至还有对国家建设作出过贡献的‘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从政府层面坚持这么多年筹办集体婚礼,就是希望能给这些年轻人一个特殊的礼物,尤其是双方亲人都不在滨海的新人,集体婚礼更成为他们人生中的一个重要纪念。另外,在婚礼内容上,也力求丰富,每年都会安排帮助新人租赁结婚礼服、为新人化妆、提供婚车、全程摄影照相、后期DVD影像制作以及为每对新人制作纪念相册和结婚照等服务。”
每届各具主题
纪念和公益意义大
回顾前九届滨海青年集体婚典,最大特点就是具备纪念和公益双重意义。首先,每年有一个主题,让每届集体婚礼都各有特色。2005年共结同心锁、2007年升国旗仪式、2008年共植同心树、2009年集体深情拥抱、2011年水下求婚都给新人们留下了美好回忆。
2011年参加极地海洋世界水下婚礼的新郎王冰回忆,“随着舒缓的音乐响起,在潜水员的引导下,身旁伴着鱼儿,我拿着一束玫瑰花游向新娘……当时真是太幸福太激动了,真是太有纪念意义了。”有些集体婚礼还专门针对特殊职业,比如军人和医生,几年前参加集体婚礼的武警战士王耀峰回忆,“我在滨海新区已打拼了10年,最后能在滨海结婚成家真要感谢新区政府。”
滨海青年集体婚典还尤其突出公益性。在费用方面,本着节约原则,每年向每对新人收取的报名费基本都在一两千元,如果有结余,还会将省下来的钱用于公益事业。
谈到即将举办的第十届滨海青年集体婚典,共青团滨海新区委员会书记黄东介绍说,与往年相比,今年婚典仪式突出宣传节俭新风,倡导绿色环保是一大特点。婚典在舞台搭建、材料印刷等方面也将处处体现环保和节俭。
企业留人才 婚礼成福利
除政府出面筹办集体婚礼外,许多企业也从营造和谐企业文化、留住人才等方面考虑组织集体婚礼。2012年10月,空港经济区的天津市特变电工变压器有限公司为员工举办了一场集体婚礼,10对新人喜结良缘。同时,公司还为新人们提供婚房,每月只交380元的租金可住两室一厅。对于公司内大量外来工来说,参加企业集体婚礼成了一种福利。
去年11月,中建三局天津分公司在滨海高新区117大厦工地为建筑工人举办集体婚礼,6对新人身着传统旗袍、中山装,在凝聚着自己汗水的天津第一高楼的见证下喜结连理。该公司工会特意为他们准备工艺品“三转一响”(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作为新婚礼物。
负责滨海新区多个立交桥城建工作的中铁六局天津铁建公司也有组织集体婚礼的传统。该公司宣传部部长倪思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企业招聘了很多大学毕业生,由于施工经常在外地,人员流动、分散,同时工期紧张,造成公司施工一线青年员工找对象较难。为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企业当红娘,努力帮助青年员工解决婚恋问题。企业主动为未成家的青年提供婚恋交友到集体婚礼一条龙服务,建立了‘红娘百合会’交友平台,并坚持每两年操办一次集体婚礼,到目前为止,已经举办了四届,30余对新人喜结连理。”
在该公司采访时,记者发现,参加集体婚礼的大多是“新天津人”,其中不少新人的结合还颇费了一番周折。孙可是铁建公司的一位项目书记,出生在甘肃一个普通农村家庭,在大学时结识了现在的妻子王爽,王爽是福建人,家境富裕,由于双方家庭条件相差较大,王爽的父母一开始并不同意他们的婚事,王爽也曾提出让孙可去福建工作的愿望。但孙可自大学毕业后就来到天津工作,工作踏实认真,短短几年时间就从实习生晋升到了项目书记,他认为自己的事业就在天津。作为企业的优秀人才,企业也积极帮助小两口做思想工作。后来,王爽选择了坚持爱情,不仅来津工作,还和孙可在2012年参加了单位的集体婚礼,现在他们不仅买了房,还将很快迎来小宝宝的出生。“企业所能做的就是尽可能为青年员工解除后顾之忧,让他们全身心投入工作,更好地建设新天津。”倪思告诉记者。
企业当红娘 还帮找住房
最近几年,滨海新区大项目落户不断,很多新入驻企业也都将员工的婚恋问题作为重要的工作内容。在滨海高新区注册的天津英利公司,虽然来津建厂只有三年时间,但员工已达到1900多人,员工平均年龄只有24岁,且有大量外来工,关心员工们的婚恋问题也是企业一项重要工作。
“从2012年起,公司工会每年都要组织几次大的联谊活动,各车间有时还自发组织小型联谊活动,有多对青年男女牵手成功。”天津英利工会副主席张子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不仅要当红娘,企业还要协调员工们的住房问题。“企业里有一些从总部调过来的员工,夫妻双方都是英利的员工,对于他们以及今后新结婚的员工,公司首先是专门开辟了一些宿舍房源作为夫妻用房,给他们夫妻一种成家立业的感觉。其次,针对有购房需求,想在滨海安家的夫妻员工,工会已出面和周边的房地产企业谈判,夫妻员工在买房方面,可以享受优惠价格。”张子涛说,“筹备企业内部集体婚礼,能够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企业的凝聚力,让他们体会到企业这个大家庭对他们的关心。”
专家声音:体现城市关怀包容
对于天津滨海新区政府、企业重视集体婚礼的现象,天津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张宝义认为,在外来建设者众多的滨海新区,有组织、有主题的集体婚礼能够体现一个城市对外来建设者的关怀包容。
“我们回顾以前组织过的集体婚礼不难发现,大都崇尚健康节约,这对于树立正确婚姻价值观有积极意义。同时,对于外来建设者来说,可能亲属都不在身边,那么几对新人一起结婚就具备‘共享性’,新人们按照集体婚礼主办方的安排,一起进行一些有益的婚礼活动,比如水下婚礼、植树、游览滨海美景,这些特殊的婚礼内容和经历都是很有纪念意义的。”张宝义告诉记者,从筹办集体婚礼角度考虑,政府出面的意义在于,体现出政府对外来建设者为建设滨海新区所作贡献的一种认同和鼓励,而从企业层面,建立公司内部交友平台,组织集体婚礼也是吸引、留住人才,提升企业凝聚力的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