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谓“生态城”尚未有国际公认的定义,但中国认为天津生态城是一个很好的提议。
关于何谓生态城我们都有一个粗略的概念:即自然与科技之间的某种完美结合。建筑师设计出不计其数的科幻式乌托邦提案,昭示了一种全新、大胆的,并可以解决那些看似对立力量间的不平衡的方法。但在残酷的现实面前,这些艺术构想能有几分现实?此外,严肃来讲,谁拥有启动这些项目的预算?
“生态城”一词最初由生态城建设者协会的创始人兼主席理查德•瑞杰斯特所创。他如此描述自己心中理想的生态城:摒弃典型美国城市那种以车为中心的城镇规划,以及各种宽大的街道、无序延展的城区和宽敞的人行道。他提到,“我们必须着手开始以人,以及对能源、居所及土地的需求为基础,建设更为小型化的城市及乡镇,而非为满足汽车的要求而建造城市。”
亚洲的应对
亚州中心地区两大富饶国家之间的合作项目可能会为瑞杰斯特提出的难题提出一个可行的解决之道。面积30平方公里、距中国首都北京150公里的中新天津生态城就是中国与新加坡两国政府间的一项生态创新方案。
中国是世界上成长最快的经济体,同时也是这个星球上的空气污染大户之一。但这一大国的新任领导班子似乎更关注环境声誉对其成为世界上最强国家的影响,这可能意味着转变即将出现。
跨过一座拱桥来到一大片盐碱地,就可以看到中国对其愈演愈烈的空气污染问题给出的解决方案。现在这里看起来与斯特拉特福2012奥运场馆的初期施工阶段有几分相像。中国政府划拨的是一片污染地块,这意味着该项目要完成其主要目标就必须利用这片缺乏水源的盐碱地,将其从不毛之地变为一处生机勃勃的城镇。
这里位于中国两座最为繁华并有着悠久历史的城市之间,即现在与过去的首都北京与天津。与中国以往污染严重、交通拥堵的城市相比,这座城市将跨出不同的步伐,展现出一片安静祥和且具有真正生态特征的未来。
感受其规模
批评家认为,纵观中国的财富及创新能力,天津生态城不足以成为最完美生态城市的典范。他们认为该城的可再生能源利用目标仅为百分之二十,与福斯特建筑事务所在阿布扎比设计的马斯达尔生态城所标榜的百分之百相比是比较低的。
天津生态城设定这些保守的目标有多种原因。首先是人口问题:与马斯达尔的40000人口相比,天津生态城要为350000名居民提供住宅。其次,正如中新天津生态城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总裁何东雁所反驳的,这座城市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打造一张可以在中国推广、适用并且具有经济可行的蓝图,如果硬要满足百分之百可再生能源这样的严格的要求就无法实现了。
天津生态城的城镇规划更注重绿色总体规划,建设紧凑并且便于步行的社区,大量采用被动设计,所有这些都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并且不会造成成本过高。这里也将拥有一些主题区域,例如生活区、生态谷、太阳能发电区及生态廊道等。
“设计一座生态城并在此生活意味着我们的生活方式不能对环境造成破坏”,何东雁谈到,“但与此同时这座城市又必须具有经济活力,使居民可以在这里就业并且享受较高的生活水准。也就是我们在生态城中所做的一切都必须是能实施、能复制和能推广的。这就意味着我们在这里所实施的各项解决方案必须具有经济可行性,并且能够被其它城市按照不同的规模复制。”
“我们不是凭空打造一座成本高昂的超现实新城,而是一座任何当地政府都可以建造的城市。”
生态城被当作是一块用于检测全新绿色城市解决方案在商业层面可行性的试验基地,而在生态科技园中只有绿色环保型的公司才能入驻。
“举例来说,飞利浦利用这座城市试验其新的节能照明方案;日立的家庭能源管理系统也正被用于其中一个住宅项目;而通用汽车则与生态城以及当地政府签署了一份谅解备忘录,用于探索在这里首推其下一代电动联网概念车的可行性。”
这座城市距离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这一中国北方颇为成功的产业园也仅有10公里。这意味着这座城市能够为其百分之五十的可就业人口提供就业机会,其地理位置也可以为那些愿意在稍远处工作的人提供机遇。
以人为本
天津生态城被描述成一座为靠饮食为生的人类建造的城市,而不是为靠汽油为动力的汽车而建造的。这样说可能太过简单,但其主旨就蕴含在这座城市的中心地带。城中的五个街区都是采纳新加坡邻里中心理念而规划成的大的“生态细胞”。
一个生态细胞面积为400平方米,适于步行。每个生态细胞可以容纳2500户住宅,大约8000居民。
“为了提倡步行与骑车,我们在道路两侧设置了5米宽的自行车道”,何东雁说。“还有一座12公里长的狭长公园,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生态谷,穿越整个生态城并且将其主要中心与节点相连。有轨电车也将在生态谷中运行。这些都是用于提倡步行、骑车以及使用公用交通工具的特性。[鼓励人们]不要使用私家车,尤其是在短程的情况下。”
但这并不意味着在这座城市中私家车将被禁用。在中国当前的经济及社会发展阶段,许多人最近才摆脱贫困并且从骑自行车升级到开私家车,所以要完全摒弃私家车并不现实。因而,规划中90%的绿色出行将使用电动车以及高铁网络。
生态城的中心地带展现的是居民生活中“生活”的一面。在建成后将作为一处休闲中心;健身房、运动设施、电影院、购物中心以及美食广场都将在这里落户,并且这座城市还将有几座游乐园。如生态城其它区域一样,娱乐区域也将融入湖泊与湿地的生态特色。当生态城中的河道清理工作完成后,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居民来水畔垂钓,野鸭子也将重新回到这片一度被污染的地区。
绿色建筑
这座城市的所有建筑均符合中新两国基于中国绿色建筑三星认证制定的绿色建筑评估标准。建筑设施效益研究院称中国绿色建筑面对的最大壁垒就是缺乏评判何为绿色建筑的审查制度,尤其是不同国家与省市的条例过于分散。
天津生态城的建筑注重以创新的方式对建筑进行自然采暖、通风及照明,因而已经规划利用当地现有的自然风穴及光源。自主排风系统在单元周边设立迎风的大型通风口。通过这些通风口向楼内引风,穿过下方的地下通道并由地板上的小型通风口进入楼内。
商用建筑均已集成天然采光,包括楼梯正面的遮阳装置,绿色屋顶,楼体北面外墙采用垂直绿化以及将开口面积最小化来降低热量流失。楼体南面外墙则增加玻璃外墙以尽可能采光及夏季降温。
可持续设施
就可再生能源而言,太阳能光伏板、太阳能热水器、风力涡轮发电机、风光互补路灯以及地源热泵都用在了这里。这些本质上也许不是什么创新方案,但其使用规模与广泛程度却是不同寻常的。
天津生态城的入口以五座巨型风力涡轮发电机为标志,每年供电达500万千瓦时,可供4000户家庭使用,并且城市四周配备的太阳能板总装机容量达660万千瓦时,可供5000户家庭使用。
能效也是城市总体设计中的要点之一。城中的林荫道排列着约700盏风光互补的路灯,在阴天或者无风的日子也能持续供电。但天津生态城的核心举措是其被命名为二号能源站的地热能源厂,夏季提供20000千瓦的制冷能力,冬季提供14000千瓦的采暖能力,再加上1500千瓦的发电能力。
城市设计中的最后一大要素就是如何处理垃圾。目前设定的垃圾回收率为百分之六十,鼓励使用独立的回收设施,并将厨余垃圾分解为肥料以及发电用的甲烷。在住宅区的后面矗立着六座大型气动垃圾回收装置,用于通过管道在地下进行不可回收垃圾的集输,以帮助实现该市人均日产垃圾不超过0.8千克的目标。
污水处理厂采用具有成本效益的脱水流程,每天可以产出12000吨乙级水质标准的回收水。屋顶的收集系统以及具有百分之百透水性的砖块可以收集雨水。回收的雨水以及经过处理的工业及生活污水将用于绿化灌溉、洗车、冲厕系统以及施工。
令人心动的居住地?
住宅区放眼望去都是成排的塔式高楼,在这座城市当前的施工阶段显得异常寂静。生态城的设计无疑是可以复制的,但人们是否想要生活在这些一模一样的高层公寓楼中呢?
金斯勒建筑事务所这一上海公司在其建造的巨型上海中心大厦中就包含了与生态城理念类似的公寓,该公司认为中国的公寓楼体现出了中国传统与现代生活方式的融合。存在于北京胡同以及上海石库门的传统弄堂房屋都属于围绕着一片共用家庭区域而紧密交织排列在一起的住所,与生态城的标准住宅单元以及在中国城市地区随处可见的其他公寓楼颇为相似。
尽管这一模式在整个西方是否能获得成功还没有定论,金斯勒建筑事务所坚持认为在现代中国的城市设计中邻里正变为纵向排列;而中心庭院中的花园可以促进互动。另一个需要考虑的要素就是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中国的大多数家庭只有三名主要成员,这意味着大家庭对空间的需要不大可能会成为首要考虑内容。作为其26项环境及社会综合指标体系的一方面,绿网及蓝网的规划也是这座城市的首要工作之一,这意味着这里也将会拥有户外绿色空间以及“绿色减压”生态走廊。
尽管西方有很多人会认为生态城对他们而言显得太过拥挤,但何东雁确信生态城将在经济腾飞的中国发展为可行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