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区新建学校
为构建均衡教育的平台,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天津滨海新区近年来进行了新一轮学校布局调整,在新建功能区、新建居住区、老城区内分别新建、改造提升中小学、幼儿园60余所,实现了全区3个城区、11个功能区的全覆盖,同时新区142所义务教育学校和2所特教学校全部完成现代化达标建设,有效扩展和优化了教育资源,切实缩小了城乡、校际间的差距。
新建、改造提升一批中小学、幼儿园
据了解,新区共有义务教育学校144所,在校中小学生11万人。根据新区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区域人口结构变化等实际情况,高起点编制《滨海新区基础教育设施布局专项规划》,规划新增教育用地622万平方米。近年来,新区利用旧城改造的契机,进一步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规模,优化了学校布局。同时,针对新建功能区、新建居住区教育资源匮乏,尤其是优质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新区在北塘经济区,中新天津生态城、空港等地新建了4所学校;在塘沽远洋城、大港中华民营园、汉沽茶淀示范镇等新建居住区内建设了6所学校。2012年,新区又启动教育新建项目14个,改造提升项目12个,项目完工后,将解决学位19680个。
为了满足群众对优质资源的强烈需求,新区尝试了集团化连锁式办学模式,引导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园所建立发展共同体,加快教育优质资源的辐射和延伸。目前塘沽一幼、浙江路小学、塘沽一中、实验学校等办了分园、分校,扩大了优质教育规模。
学校基础设施全面“升级”
新区在新建、改造提升一批中小学、幼儿园的同时,还全面提升了学校硬件设施水平,相继实施了学校操场改造、图书配送、设备升级、厕所改造、食堂建设、饮水系统改造、校园绿化美化和校园文化建设等工程,全方位改善学校硬件环境。在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建设中,两年来,新区共投入15亿元用于义务教育学校的工程建设,完成义务教育学校的新建、改造提升项目50余个,对百余所学校的校舍进行了大规模整修和美化。
目前全区142所义务教育学校和2所特教学校全部通过了市级现代化学校达标验收,11万名在校中小学生享受到了均衡的办学条件、均等的入学机会、优质的教育资源。
■记者手记
为了让每个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近几年,滨海新区始终把优化教育资源布局列为民生工程的重要一项,通过在新建功能区、新建居住区建设学校,在老城区、农村地区改造提升学校,使新区教育布局更加合理,实现了城乡、校际间的均衡协调发展。
优化教育布局,整合教育资源,是促进教育公平、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基础,是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需要。这几年,正是优质教育资源的不断扩大,让城乡孩子享受到了同等的教育条件,也让城乡学校呈现齐头并进的良好态势。
相信,随着教育资源的进一步优化,办学条件的不断改善,对广大学生来说,不管家住新区哪个位置,以后上学都将更加方便,享受的教育也将更加优质。这样一来,也必定会更好地为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提供坚强的智力保障和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