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
不少单位、企业陆续复工
疫情之下
上班吃饭成了大家绕不开的问题
很多人担心
饭菜是否会传播病毒?
选购外卖是否安全?
饭馆还能去吗?
赶紧往下看
▼
新冠病毒是否会“病从口入”?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冯录召曾提示,病毒通过飞沫、直接接触等方式污染到蔬菜、肉和水果的几率很低。蔬菜、肉、水果买回家后先用流水清洗。记得不要生食,蔬菜、肉类应炒熟吃,水果的话尽量削皮,处理生食和熟食的切菜板及刀具要分开。
中国疾控中心提醒:对于公众,尤其是餐饮业从业人员,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保持手卫生,饭前便后、接触容易污染的物品后要洗手。
接外卖有没有风险?
既然主要传播途径仍以呼吸道和接触传播为主,那么在接外卖的时候会不会有感染新冠肺炎的风险?事实上,近段时间已有地方通报外卖配送员患病的消息。
2月2日,深圳市疾病控制预防中心提醒,已出现3例属于散发的社区传播病例,其中一病例为年轻男性,是一名外卖配送员,发病前14天一直在工作。
看到有外卖配送员感染,很多人复工上班后,也不太敢叫外卖吃了。
连日来,相关部门已推出相应措施。商务部联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防控指南》。其中要求,外卖配送员需按无接触配送服务规范标准;外卖配送员盛放食物的容器,应在平时清洁消毒要求的基础上增加频次;外卖配送员的交通工具应进行消毒。
已有不少餐饮企业为外卖餐品附加安心卡,记录餐品接触者信息。
餐馆的饭还安全吗?
除了担心外卖配送环节,餐馆的饭菜是否安全,也成为大家关心的问题。
很多人担心餐馆厨师的健康状况,所以最近都自己带饭吃。但是,事实上,一般的烹饪手段基本可以杀灭病毒。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冯录召此前指出,病毒在温度56℃状态下30分钟就能被杀死,而炒菜的温度能达到100℃甚至更高。
他同时也提醒大家,目前新型冠状病毒是否经粪-口途径(消化道)传播,虽尚待进一步明确,但通过将食物洗净煮熟,“饭前便后”洗手等方法可预防病毒经消化道传播。
此外,一些企业在生产盒饭过程中通过技术手段避免不必要的人员接触。有些企业满负荷开工生产盒饭,每个工厂日均生产能力由以前的2千份升至8千-1万份,实行机器人生产+自动取饭机模式,实现无接触安全销售。
订餐提醒
1.订购先查资质
无论是网络订餐或直接上门打包,首先要查看网页上或门店内餐饮服务提供者是否持有效《食品经营许可证》,证书主体业态栏目是否为餐饮服务或者集体供餐配送单位。对不了解的餐饮单位建议到现场考察供应能力、食品安全管理水平。
2.不建议订白切鸡、寿司等高风险菜肴
不订购冷食、生食菜品和刺激性食品,不建议订购白切鸡、寿司等高风险菜肴的盒饭,多选富含纤维素、维生素的新鲜蔬菜和容易烧熟煮透的肉类等食材。
3.超2小时要复热至70℃以上再食用
同时,配送环节的温度很关键。餐食加工制作完成后立即放保温箱、保温袋等储运设施设备中,餐食配送到时中心温度应在60℃以上。
餐食送到消费者手中后,常温下放置不得超过2小时食用,放置超过2小时应用微波炉等工具复热中心温度达70℃以上方可食用,餐食食用时限为烧熟后4小时内。
4.拒绝流动摊档,关注发货时间
防疫时期,对于食品选购需更加谨慎。建议选择合法、正规渠道商家购买食品,拒绝流动摊档,不购买来源不明的食品、畜禽肉及其制品。
去食堂、餐馆吃饭要注意什么?
近日,一些已经开市的餐馆,为了减少人员聚集也想出了自己的办法。兰州一家牛肉面馆在每张餐桌的三面环绕白布,隔离成“小包厢”。有网友笑称,“兰州牛肉拉面吃出了科举考试的感觉。”
但如果要到食堂、餐馆去吃饭,没有这样的“装备”,也要尽量与他人保持距离。
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处研究员冯录召此前表示,食堂也是人群密集的场所,建议各个单位可以错峰吃饭,减少人口的密度。
在单位食堂或者在外面吃饭,尽量和其他人保持一定距离,如果单位允许,可以变成盒饭,这样可以减少风险。
在复工复产的同时
一日三餐也要记得吃好
更重要的是
疫情之下做好个人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