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委全会定调了,滨海新区今年这么干!
滨海新区区委三届十一次全会昨天闭幕,2020年是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贯彻落实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提升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重要之年,也是开展“二次创业”,推进高质量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关键之年,做好全年工作至关重要。
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决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提出的“三个着力”重要要求和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市委十一届八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把改革开放创新作为“根”和“魂”,全力实施“三六一”思路举措,坚定不移推进高质量发展,全面做好“六稳”工作,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发扬“逆周期斗志”,稳字当头,奋勇争先,确保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加快建设繁荣宜居智慧的现代化海滨城市。
1、坚定信心、鼓足干劲,在奋力推进“二次创业”中增创新优势、再上新水平
新区迎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窗口期
去年1月份,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滨海新区并强调指出,滨海新区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地位重要。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北京非首都功能的疏解进一步项目化、具体化。滨海新区身处环渤海大湾区的核心区域,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产业优势、先发优势、载体优势、资源优势,有条件、有机会在落实重大国家战略中走在前列。
新区迎来市委、市政府倾力支持的战略机遇期
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滨海新区要建设繁荣宜居智慧的现代化海滨城市,这为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能级带来了更大空间、提供了更多机遇。市委、市政府进一步给新区放权赋能,推动实现“滨海事、滨海办”;出台支持新时代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助推新区在落实新发展理念中率先突破。
新区迎来高质量发展的平稳上升期
近年来,经过下大气力转变发展理念,不断提振干事创业的精气神,逐步调整产业结构,新区高质量发展利空出清。从发展效益看,去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营业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指标都稳步提高。从发展增速看,稳中有升的态势更加明显。从发展后劲看,2019年落地内外资项目5500个,投资额3000亿元。这些成果既是新区坚持高质量发展的集中体现,也是新区继续向着高质量发展迈进的坚实基础。
2、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打造世界一流产业创新中心
把集聚经济做得更有成效
按照产业东移、沿海布局的思路,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向滨海-中关村科技园、中心商务片区、南港工业区、临港片区、海洋科技园等区域集中布局,加快厚植一批主业优势明显、带动能力突出的头部企业和发展态势好、创新能力强的中小企业,加快构建企业集聚、要素集约、技术集成、服务集中的产业生态体系,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对接,努力打造更多百亿产业集群、千亿产业集聚区。各开发区按照各自产业功能定位,重点提高特色产业园区综合发展水平,建设专业化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增强综合配套服务能力,引导产业合理布局、错位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
把开放经济做得更有广度
牢牢把握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政治优势,紧盯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成立专班,加强沟通,主动对接,吸引更多优质资源向新区转移。牢牢把握自贸试验区的制度创新优势,优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认真落实创新发展措施和100条行动方案。探索更加灵活的政策体系和监管模式,加快培育先进通信、基因诊断、维修再制造、大健康等新兴产业,构筑竞争新优势。牢牢把握“一带一路”建设支点优势,加快建设中欧先进制造产业园、中意中小企业产业园,吸引跨国公司在新区扩大投资,打造经济发展新空间。
把智能经济做得更有规模
抢抓历史机遇,抢占发展先机,努力构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高地。立足大数据、云计算、芯片等基础优势,以软件和信息服务为应用核心,推动智能科技领域的成果转化,重点推进数字工厂、智能工厂建设。充分发挥产业集聚优势,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领域,搭建开源开放的人工智能开发平台,促进产学研用创新主体共创共享。以智慧港口和智慧城市建设为突破口,深化智能体验场景建设,打造更多科技感十足的智能化、现代化场景应用,为智能科技与生产生活深度融合提供新区方案。
3、勇当改革“尖刀团”,为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动力支撑
在深化法定机构改革上取得新成果
加强区级层面对开发区工作的统筹领导,完善对开发区重大事项的议事决策机制,构建与法定机构相适应的制度体系,使各开发区聚焦发展主责主业。发挥好考核的导向作用,完善绩效评价办法,考核增量、考核实绩、考核主观努力,通过考核考出活力、考出战斗力、考出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效果。
在深化“一制三化”改革上彰显新作为
以“一企一证"综合改革为突破口,推动政务一网通平台与各部门互联互通、数据共享、业务协同,真正实现“一窗受理,全城通办”。推广“一企一证”综合改革和证照分离改革,新增一批当场受理、当场审批、当场出件事项,探索工业项目“拿地即开工 ”审批模式,推广网上办税和“票e到家”服务,让“最多跑一次”成为常态,争取实现“一次都不跑”。
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上实现新突破
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为方向,优化国有资本布局,放大国有资本功能,提高国有资本运营效率,增强国有经济实力活力竞争力。进一步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政策环境、法治环境,推动民营企业改革创新、转型升级、健康发展。
在深化机关效能改革上迈出新步伐
在提高机关服务效能上下功夫,全面推开区级部门职能重塑、流程再造和力量调整,构建与高质量发展相匹配的治理体系。深化街镇体制改革,制定出台支持街镇招商引资、财政激励、考核奖惩等促进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政策举措。
在深化市场化改革上构筑新优势
强化市场化理念,充分挖掘市场资源,实现向市场要空间、要效益、要活力。积极推广PPP等市场化融资模式,加快推进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市场资源,采用市场化方式扩展融资渠道,多措并举筹集开发资金。
4、高标准打造宜居之城,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统筹抓好城市规划建设
依托中新天津生态城、永定新河两岸等重点区域,推动主城区向北拓展、临海布局。在提升主城区能级的基础上,加快构建“一主两副六组团”空间结构。接续实施交通畅通工程,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打通断头路、解决瓶颈路、畅通微循环,使城市交通连起来、环起来、活起来、畅起来。加快实施“北集南散”战略,构建“北进北出、南进南出”的C字形铁路疏港网络,形成“两级通道、绕城进港”公路布局模式。
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千方百计稳定就业总量、改善就业结构、提升就业质量。扩大投入规模,优化资源供给,科学调整布局,打造教育医疗高地。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加大文化惠民力度,增强文化设施的普惠性、可及性。继续深化东西部对口支援和新一轮结对帮扶困难村工作,切实回答好中央和市委交给我们的政治答卷。
全力推进生态环境建设
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大户减排、技术减排、总量减排方向不变、力度不减,做好重污染天气应对。坚持以陆定海、陆海统筹、河海共治,确保完成“清洁渤海、生态渤海、安全渤海”的攻坚目标。大力实施北大港湿地保护修复工程,加强城市公园和郊野公园建设。坚决落实新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部署,使农村成为农民幸福家园,市民向往之地。
有效提升社会治理能力
加快智慧滨海建设,把“城市智慧大脑”和“雪亮工程”建设融为一体。织密网格体系,在打造“全科网格”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网格资源、汇聚网格力量、扩展网格功能,做到需求在网格发现、矛盾在网格化解、服务在网格开展。抓好安全生产工作是加强社会治理的重中之重,对发现的隐患及时督促整改,对整改不到位、发生责任事故的,要铁面铁规铁腕铁心处理,决不姑息迁就。
5、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确保中央大政方针和市委决策部署落地落实
讲政治
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经济形势的分析判断和决策部署上来,增强贯彻的坚定性和实效性,确保中央大政方针在新区不折不扣落实。坚决落实新发展理念,把贯彻新发展理念作为重大政治要求,坚定不移沿着新发展理念指引的方向前行。
守底线
坚持底线思维,提高防控能力,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防风险,稳预期,以“逆周期斗志”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切实加强舆论引导,积极回应社会关切,进一步形成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强大气场。
重实干
强化实干作风,推动党员干部下到基层一线落实任务,沉到项目现场履行责任。增强实干本领,高质量、高成效开展干部教育培训,不断增强推进高质量发展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本领。树立实干导向,打破常规、大胆使用在关键时刻、重大任务、突发事件、斗争一线豁得出来、冲得上去的干部,旗帜鲜明为担当作为的干部撑腰鼓劲。
严纪律
持续加强政治生态建设,以更大力度纠治“四风”问题特别是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成风化俗。有效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加大整治群众身边腐败问题力度,巩固发展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