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新闻
[2020·指尖城市]探访零能耗建筑的奥秘
发布日期:2020年10月29日    来源:人民网

       一幢白色小屋,玻璃外墙,外表看上去和普通建筑没有区别,但其实充满了科技元素。135平方米的建筑利用屋顶空间,铺设了20千瓦的光伏板,并配套建有储能电池,完全实现了能源的自给自足。这就是今年4月,在天津生态城落成的“零能耗小屋”。

       所谓“零能耗”,顾名思义,它能使建筑本身的可再生能源年产能大于或等于建筑全年的全部用能,总体不依赖于外部能源输入。

走进零能耗小屋,绿植房里天然氧吧将过滤后的空气输送进房间,灯光可根据用户需求调节明暗度,每个电器的实时能耗、用电分析都可以通过手机随时查看。

据国网天津电科院电网中心继保及自动化室副主任姚程介绍,在晴天的情况下,太阳能光伏板每天可发出超过80度电,大于建筑本身20度左右的用能需求。多余的电能可以存储到储能电池里,在夜间和光照不足情况下向建筑内用电设备供电。

       通过系统管理平台,记者看到后台程序记载着光伏发电量、储能充电量、负荷用电量等信息,以及温度、湿度等环境状况,通过智能、舒适、节能、个性、夜间等应用模式设置,满足不同用户的用能需求。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为进一步降低建筑的能量损耗,零能耗小屋采用高保温、多层真空玻璃等建筑材料,阻断内外热交换,使建筑能耗水平较国家标准降低85%以上。

       此外,零能耗小屋还设置有居家、外出等智能控制模式,可一键控制家电开关,远程实现对家用电器的智慧化控制。

       工作人员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零能耗智慧建筑建设成本较同面积普通建筑建设成本高30万元,但节省了燃气和热力管网等配套设施约3.2万元,建筑用能全部由本身光伏系统提供,每年能够节省电费、燃气费、取暖费1.8万元,在满足建设本体能源消耗的情况下,还可向电网输送电量1万千瓦时/年,每年产生收益约9000元,如此一来,10年就能收回成本。

       “零能耗建筑是智慧能源小镇的重要组成部分,融合了‘被动式’建筑与‘主动式’能源供应技术,实现全部能量自给,形成了北方城镇清洁低碳、安全高效供用能新模式。”姚程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