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生态城秉持“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及生态城的重要指示精神,以“生态+智慧”双轮驱动发展战略引领城市建设发展,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各项工作任务。在新区河湖长办的指导和支持下,生态城深入贯彻落实天津市总河湖长1号令,积极推动河湖长制向纵深发展,扎实推进河湖长制工作“有名有实”,全面建立履职尽责体系,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区域河湖面貌持续向好。为广泛接受群众评判监督,现将全年河湖长制工作报告如下:
一、2022年河湖长制工作进展情况
(一)强化履职尽责,完善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
为推进河湖长制工作走深走实,着力完善河湖治理体系和结构,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生态城成立了河湖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建立“1+12”河湖长制管理体系,构建了河湖长巡查、责任单位巡查、第三方巡查三级巡查机制,打造“巡查-通报-整改-反馈”的问题闭环处置机制,实时跟踪各类涉水问题处置流程,及时有效反馈处置结果,做到立整立改、处置有力。靠制度管水、护水、节水、用水,让河湖长制工作有标准、有章法、有依据。2022年,生态城总河湖长、河湖长履职尽责、率先垂范,全年河湖长共巡河湖204次,召开河湖长制工作专题会议4次。责任单位及三方巡查单位累计出动巡查人员15695人次,其中夜间巡查3650人次;出动作业船只989船次;共清理滩涂垃圾约3.5吨、水域垃圾约1.7吨;发现并制止违规捕鱼船只96条。全年河湖长制工作考核综合平均分为99.33,综合评定为优秀。
(二)突出多水共治,区域河湖水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切实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污染防治攻坚向纵深推进。2022年生态城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区内地表水环境质量全面达到Ⅴ类水体要求,利用污水处理厂出水和汛期排水持续稳定为区内景观水体及蓟运河开展生态补水。全年累计向区内景观水体实现生态补水约2835.11万吨,实现污水处理综合利用,有力促进了区域地表水水环境的改善。同时,积极开展“清河湖”专项行动、清河湖攻坚行动、喜迎二十大清河湖等专项行动,组织对区内水体进行全面排查整治,发现问题积极应对,确保立整立改、立即落实、立即见效,有效保障区内水体环境持续稳定向好。
(三)做好活水文章,构建全域水系连通大网络
今年以来,生态城加大力气改善水生态、解决水问题、做活水文章,以水系连通推动水生态保护各项工作。组织编制了全区域水系规划,将全区水系划分为合作区水系、旅游区南部水系、旅游区北部水系,以及海域水系,四大水系互联互通,通过合理设置提升泵站,整体水体循环动力,努力实现区域水系循环。目前已实现以静湖、故道河和惠风溪为主的合作区水系与包括贝壳堤公园、海堤公园、河口公园在内的旅游区南部水系相连接,将区域内的生态公园、补水泵站、自然河湖等有机连通起来,较好地改善了区域水生态环境,有效提高了区域防洪排涝能力,绘就贯通全城的“水地图”。
(四)明确管控边界,推进河湖管理范围划界
按照《滨海新区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名录以外河湖管理范围划界工作实施方案》要求,生态城积极推进河湖划界工作,将河湖划界与水域岸线规划相结合,把握河湖划界工作总目标、总要求,全力推进河湖划界工作,把生态环境红线中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河湖管理“生命线”、“高压线”划出来、管理好,圆满完成区域内15条纳管水体的河湖划界工作。依托河湖划界成果,加强区域水域管理,巩固河湖管护整治成效,进一步保障区域河湖长制工作全面推行。
(五)实现海淡水管网通水,加快推动非传统水应用
积极巩固自来水、再生水等多水源供水配置格局,实现常规水与非常规水互济补充,降低自来水使用量,扩大非传统水利用范围。生态城进一步优化淡化海水配置,积极推进淡化海水工程建设,扩大区域再生水管网覆盖面积。2022年,海淡水管网已实现通水运行、旅游区南部加压泵站已投入使用,已完成生态城合作区60万平方米绿化水源切改工作,实现了海淡水在夏季绿化用水高峰期对生态城合作区的分区反供,有效保障了夏季绿化用水稳定,全年共供应海淡水35.34万吨。
(六)扩大宣传覆盖,营造保护河湖良好氛围
扎实推进《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行河湖长制的意见>的通知》、《滨海新区关于提升河湖管护民意调查满意率的整改工作方案》等文件精神的落地生根,凝聚推进河湖长制纵深发展的共识合力,努力形成线上线下全覆盖的河湖长制宣传矩阵。通过完善涉水标志标牌、开展专题党日、志愿服务活动、新媒体宣传等方式,向广大居民传播水环境保护、水污染治理、节水优先理念,营造保护河湖良好氛围。全年共翻新更换河湖长制公示牌63块次,新增及翻新文明垂钓倡议标牌8块,设立防溺水、禁止游泳、禁止滑冰等涉水安全宣传警示牌132块,开展宣传活动6次,发布涉水新媒体(网络)宣传17篇次,被国家、天津市、滨海新区相关媒体报道28次。
二、2023年河湖长制工作计划
(一)规范日常管理,推进河湖长制工作走深走实
严格落实天津市、滨海新区河湖长制相关工作任务,结合区域工作实际,积极推动河湖长制主要任务有序开展。履职尽责,强化责任担当意识,加强河湖监督管理,持续推动河湖“四乱”清理常态化规范化,积极开展清河湖专项行动,持续保持干净、整洁、文明、有序的河湖环境。
(二)加强联防联控,凝聚治水管水合力
持续落实总河湖长1号令精神,坚持“河湖长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发挥“跨界河湖长”作用,强化与新区河湖长办上下级沟通交流,统筹协调上下游、左右岸综合施治,充分利用联防联控机制,实现共治水体河清岸绿的河湖面貌。
(三)以水为脉,努力打造“水城互融”宜居新城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定走绿水青山“高颜值”与经济发展“高质量”相得益彰的生态城路径,使生态环境得到持续改善。逐步完善“水域蓝”和“湿地绿”美景交织的“花园城市”形态。实施旅游区北部和渔港区域水系规划建设,加速推动故道河水系全面连通。
(四)强化宣传培训,营造广泛参与的护河氛围
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更新、增补河湖长制公示牌,便于群众监督。开展保护河湖、节约用水等主题宣传活动,利用微信公众号、电子显示屏、悬挂条幅、发放宣传材料等宣传手段,定期发布河湖长制信息及宣传材料,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爱护水环境的良好氛围。
国家部委
天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