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中新天津生态城”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联动创新区挂牌

发布时间:2021年08月18日 14:11 发布来源:中国商报网

8月11日,天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滨海新区“打造‘自贸区+自创区+生态城’联动发展新格局”主题新闻发布会。天津自贸试验区滨海高新区、中新生态城联动创新区揭牌,并为申请自贸试验区扩区奠定基础。

自贸区管委会专职副主任、滨海新区副区长、自贸区创新发展局局长尹晓峰介绍:设立天津市自贸试验区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设立六年多来,天津自贸试验区瞄准京津冀协同发展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全国改革开放先行区和制度创新试验田、面向世界的高水平自由贸易园区的目标,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国家赋予各项改革任务基本完成,改革开放创新取得明显成效。截至目前,天津自贸试验区累计实施487项制度创新措施,38项试点经验案例在全国复制推广。今年以来,自贸试验区内企业主体数量快速上升,截至上半年,自贸区新增市场主体6707户,增长34.9%,注册资本1855.9亿元,增长12.2%。双向投资延续增长势头,合同外资额、中方实际投资额分别增长24.7%和1.6倍。2020年,自贸试验区用占全市1%的面积创造了占全市14.76%的税收、46.3%的实际利用外资、55.4%的境外中方协议对外投资额和近1/3的外贸进出口额,融资租赁、商业保理、航空制造维修、汽车贸易等产业全国领先,生物医药、跨境电商等产业业态加快发展。

尹晓峰介绍,在总结成绩的基础上,我们也深刻认识到,自贸试验区建设面临新的挑战,以RCEP、中欧CAI、CPTPP等为代表的国际经贸规则正经历深刻复杂变化,国际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和分销网络加速收缩重构,我国自贸试验区达到21个,开展个性化、差异化探索日益成为趋势。同时,我国加快实施科技立国、创新驱动发展等战略,积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经济双向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对自贸试验区创新升级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天津积极谋划推动建设天津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主要有以下三方面考虑:一是在更大范围、统筹更多资源为国家试制度,进一步扩大政策与产业创新的深度和广度,在更多场景、更多领域开展风险压力测试,充分发挥国家制度创新“试验田”的作用,努力贡献产出更多改革试点成果。二是为申请自贸试验区扩展区域奠定更坚实基础,自贸试验区建设属于中央事权,拟通过联动创新区建设,在重点区域率先开展制度创新实践,积累经验、完善功能、建立机制、锻炼队伍,从而为争取自贸试验区扩展区域奠定更坚实的基础。三是创新复制推广机制扩大自贸政策外溢性。坚持可复制可推广的基本要求,在定期发布复制推广经验案例基础上,通过建设联动创新区,探索系统集中、综合配套的复制推广新模式,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服务辐射和示范引领作用。

据记者了解,天津推动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建设,将重点从三个层面推进:一是延伸复制。推动将自贸试验区已经实施、效果良好、且属于天津市级事权的创新措施,进行集中复制推广。对于符合联动创新区发展定位、确实急需的国家事权创新措施,按照“一事一议”原则研究推进。鼓励联动创新区根据实际需求,对相关措施进行再创新。二是协同创新。立足联动创新区战略定位和资源禀赋条件,推动联动创新区与自贸试验区同步开展制度创新。比如,对标RCEP、中欧CAI、CPTPP等国际经贸规则,在相关领域进行风险压力测试。再比如,高新区与自贸试验区同步开展保税研发、细胞治疗临床转化应用等试点,生态城与自贸试验区同步开展数据开发应用和交易、绿色金融等试点。三是自主改革。支持联动创新区发挥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优势,自主开展制度创新。比如,高新区聚焦“双自联动”,推动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打造世界一流产业创新中心核心引领区。中新生态城聚焦“中新合作、绿色发展”,打造面向东盟地区的自贸服务平台。

高新区提出的具体方案共涉及政策、产业、科技、金融、人才、开放6个维度18项创新任务措施。旨在用两到三年时间,加快推动高新区作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实现自创、自贸这两个我国在自主创新和对外开放维度最高层次国家战略定位的互补互促,努力在科技制度创新、新动能引育等方面形成若干高水平创新成果,打造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升级版”、建设北方一流科技城。

由于方案是针对天津自贸试验区向天津高新区赋能,是将自贸试验区的制度创新、开放创新与高新区的科技创新、自主创新相结合,因此方案凸显了“三个结合”:一是,与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相结合。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联动创新区发展的战略支撑,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打造我国自主创新的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的主要策源地”重要指示要求,着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突破“卡脖子”关键技术,践行国务院对于国家高新区“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最新要求,加快建设“中国信创谷”、细胞谷,打造一批世界级战新产业集群。二是,与高新区主导产业相结合。联动创新区包括海洋、渤龙湖、华苑三大片区,对应信创、生物医药、新经济服务业集聚区,覆盖“中国信创谷”、“细胞谷”核心承载区,横跨我市东中西部,既为高新区主导产业赋能助力,又为自贸政策延伸拓展至天津自创区“一区五园”,连接津滨双城,提供了参考借鉴。三是,与企业发展需求相结合。通过调研梳理企业诉求30余项,比如任务措施中的“保税+”产业发展模式、拓宽FT账户适用范围等,都是基于企业发展的迫切需求,旨在借助自贸政策,破解企业发展痛点难点。

中新天津生态城提出了六个方面14项创新举措。

联动赋能智能科技产业发展。加快建设国际化的北方大数据交易中心,以北方大数据交易中心为载体,打造涵盖大数据汇聚、清洗加工、流通、应用等环节的数据交易生态系统。协同开展保税研发,围绕智能科技和生物医药等高研发投入的企业,采用与综合保税区联动等灵活方式建设保税研发平台,降低企业研发的资金成本和时间成本。

联动打造国际一流健康事业。按照幸福之城的发展定位,重点面向新加坡等东盟国家,探索引入由新加坡团队运营的医疗健康机构,支持新加坡等境外国家及地区的医疗团体及医疗专业技术人员来生态城执业,支持进口临床急需、已在新加坡等境外国家和地区上市的药品和医疗器械。

联动建设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结合天津国际邮轮母港和天津空港口岸,为出入境游客制定联动旅游路线,吸引京津冀—东盟的往来游客,增强过境游客的旅游粘性。支持外商投资旅行社经营内地居民出境(不包括赴台湾地区)旅游业务,重点开拓京津冀游客赴东盟的旅游业务。

联动建设京津冀—东盟贸易服务平台。利用中新两国合作机制,设立以企业为主体、政企联动的跨境贸易综合服务平台,为京津冀及东盟的进出口商提供贸易规则解读、通关、合作伙伴对接等专业服务。架设跨境直播带货产业公共服务平台,为网红主播团队提供场地设施、财务代理、供应链管理等专业服务。

联动探索绿色金融创新。开展绿色建筑性能保险等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协调金融机构开发绿色金融产品。探索通过科技型企业“白名单制度”等方式拓展FT账户适用范围。支持区内投资管理公司申请外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资质。

联动创新服务管理机制。在建设用地地上、地表和地下分别设立使用权,提升土地空间化利用水平。采取弹性年期出让、先租后让、租让结合、长期租赁等方式供应工业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的灵活度。对标通行的评价标准,在开办企业、获得贷款、信用体系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构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


退出长者模式
当前位置:首页> 历史栏目 > 投资服务 > 产业报道

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联动创新区挂牌

发布时间:2021年08月18日 14:11 发布来源:中国商报网

8月11日,天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滨海新区“打造‘自贸区+自创区+生态城’联动发展新格局”主题新闻发布会。天津自贸试验区滨海高新区、中新生态城联动创新区揭牌,并为申请自贸试验区扩区奠定基础。

自贸区管委会专职副主任、滨海新区副区长、自贸区创新发展局局长尹晓峰介绍:设立天津市自贸试验区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设立六年多来,天津自贸试验区瞄准京津冀协同发展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全国改革开放先行区和制度创新试验田、面向世界的高水平自由贸易园区的目标,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国家赋予各项改革任务基本完成,改革开放创新取得明显成效。截至目前,天津自贸试验区累计实施487项制度创新措施,38项试点经验案例在全国复制推广。今年以来,自贸试验区内企业主体数量快速上升,截至上半年,自贸区新增市场主体6707户,增长34.9%,注册资本1855.9亿元,增长12.2%。双向投资延续增长势头,合同外资额、中方实际投资额分别增长24.7%和1.6倍。2020年,自贸试验区用占全市1%的面积创造了占全市14.76%的税收、46.3%的实际利用外资、55.4%的境外中方协议对外投资额和近1/3的外贸进出口额,融资租赁、商业保理、航空制造维修、汽车贸易等产业全国领先,生物医药、跨境电商等产业业态加快发展。

尹晓峰介绍,在总结成绩的基础上,我们也深刻认识到,自贸试验区建设面临新的挑战,以RCEP、中欧CAI、CPTPP等为代表的国际经贸规则正经历深刻复杂变化,国际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和分销网络加速收缩重构,我国自贸试验区达到21个,开展个性化、差异化探索日益成为趋势。同时,我国加快实施科技立国、创新驱动发展等战略,积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经济双向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对自贸试验区创新升级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天津积极谋划推动建设天津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主要有以下三方面考虑:一是在更大范围、统筹更多资源为国家试制度,进一步扩大政策与产业创新的深度和广度,在更多场景、更多领域开展风险压力测试,充分发挥国家制度创新“试验田”的作用,努力贡献产出更多改革试点成果。二是为申请自贸试验区扩展区域奠定更坚实基础,自贸试验区建设属于中央事权,拟通过联动创新区建设,在重点区域率先开展制度创新实践,积累经验、完善功能、建立机制、锻炼队伍,从而为争取自贸试验区扩展区域奠定更坚实的基础。三是创新复制推广机制扩大自贸政策外溢性。坚持可复制可推广的基本要求,在定期发布复制推广经验案例基础上,通过建设联动创新区,探索系统集中、综合配套的复制推广新模式,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服务辐射和示范引领作用。

据记者了解,天津推动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建设,将重点从三个层面推进:一是延伸复制。推动将自贸试验区已经实施、效果良好、且属于天津市级事权的创新措施,进行集中复制推广。对于符合联动创新区发展定位、确实急需的国家事权创新措施,按照“一事一议”原则研究推进。鼓励联动创新区根据实际需求,对相关措施进行再创新。二是协同创新。立足联动创新区战略定位和资源禀赋条件,推动联动创新区与自贸试验区同步开展制度创新。比如,对标RCEP、中欧CAI、CPTPP等国际经贸规则,在相关领域进行风险压力测试。再比如,高新区与自贸试验区同步开展保税研发、细胞治疗临床转化应用等试点,生态城与自贸试验区同步开展数据开发应用和交易、绿色金融等试点。三是自主改革。支持联动创新区发挥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优势,自主开展制度创新。比如,高新区聚焦“双自联动”,推动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打造世界一流产业创新中心核心引领区。中新生态城聚焦“中新合作、绿色发展”,打造面向东盟地区的自贸服务平台。

高新区提出的具体方案共涉及政策、产业、科技、金融、人才、开放6个维度18项创新任务措施。旨在用两到三年时间,加快推动高新区作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实现自创、自贸这两个我国在自主创新和对外开放维度最高层次国家战略定位的互补互促,努力在科技制度创新、新动能引育等方面形成若干高水平创新成果,打造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升级版”、建设北方一流科技城。

由于方案是针对天津自贸试验区向天津高新区赋能,是将自贸试验区的制度创新、开放创新与高新区的科技创新、自主创新相结合,因此方案凸显了“三个结合”:一是,与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相结合。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联动创新区发展的战略支撑,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打造我国自主创新的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的主要策源地”重要指示要求,着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突破“卡脖子”关键技术,践行国务院对于国家高新区“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最新要求,加快建设“中国信创谷”、细胞谷,打造一批世界级战新产业集群。二是,与高新区主导产业相结合。联动创新区包括海洋、渤龙湖、华苑三大片区,对应信创、生物医药、新经济服务业集聚区,覆盖“中国信创谷”、“细胞谷”核心承载区,横跨我市东中西部,既为高新区主导产业赋能助力,又为自贸政策延伸拓展至天津自创区“一区五园”,连接津滨双城,提供了参考借鉴。三是,与企业发展需求相结合。通过调研梳理企业诉求30余项,比如任务措施中的“保税+”产业发展模式、拓宽FT账户适用范围等,都是基于企业发展的迫切需求,旨在借助自贸政策,破解企业发展痛点难点。

中新天津生态城提出了六个方面14项创新举措。

联动赋能智能科技产业发展。加快建设国际化的北方大数据交易中心,以北方大数据交易中心为载体,打造涵盖大数据汇聚、清洗加工、流通、应用等环节的数据交易生态系统。协同开展保税研发,围绕智能科技和生物医药等高研发投入的企业,采用与综合保税区联动等灵活方式建设保税研发平台,降低企业研发的资金成本和时间成本。

联动打造国际一流健康事业。按照幸福之城的发展定位,重点面向新加坡等东盟国家,探索引入由新加坡团队运营的医疗健康机构,支持新加坡等境外国家及地区的医疗团体及医疗专业技术人员来生态城执业,支持进口临床急需、已在新加坡等境外国家和地区上市的药品和医疗器械。

联动建设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结合天津国际邮轮母港和天津空港口岸,为出入境游客制定联动旅游路线,吸引京津冀—东盟的往来游客,增强过境游客的旅游粘性。支持外商投资旅行社经营内地居民出境(不包括赴台湾地区)旅游业务,重点开拓京津冀游客赴东盟的旅游业务。

联动建设京津冀—东盟贸易服务平台。利用中新两国合作机制,设立以企业为主体、政企联动的跨境贸易综合服务平台,为京津冀及东盟的进出口商提供贸易规则解读、通关、合作伙伴对接等专业服务。架设跨境直播带货产业公共服务平台,为网红主播团队提供场地设施、财务代理、供应链管理等专业服务。

联动探索绿色金融创新。开展绿色建筑性能保险等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协调金融机构开发绿色金融产品。探索通过科技型企业“白名单制度”等方式拓展FT账户适用范围。支持区内投资管理公司申请外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资质。

联动创新服务管理机制。在建设用地地上、地表和地下分别设立使用权,提升土地空间化利用水平。采取弹性年期出让、先租后让、租让结合、长期租赁等方式供应工业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的灵活度。对标通行的评价标准,在开办企业、获得贷款、信用体系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构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


  • 主办单位: 中新天津生态城管委会办公室
  • 备案号: 津ICP备19010206号-1
  • 网站标识码: 1201160010
  • 津公网安备 12019502000004号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中新天津生态城”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